概述
管腫瘤以惡性為多見,惡性中又以食管癌最多。中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發區,其死亡率世界第一。
診斷
最常用的有X線鋇餐造影、脫落細胞學、纖維光學內鏡檢查等3種。隨著科技進展胸部CT掃描、食管內鏡超聲檢查等在有條件的單位也已應用於臨床。臨床實踐時應該由簡入繁順序進行,前3項檢查則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纖維內鏡檢查,比X線檢查在定位、定長度、發現第二個癌以及除外良性狹窄等方面具有優越性。
X線鋇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不易顯示病變,檢查醫師如果按常規辦事,鋇劑過稠過稀,大口喝鋇,簡單採取正側位觀察,均能導致漏診。必須調好鋇餐,令病人分次小口吞嚥,多軸細緻觀察。
早期的X線徵象有:
①粘膜皺褶增粗、迂曲或虛線狀中斷、或食管邊緣發毛。
②小充盈缺損,或較扁平或如息肉狀,最小直徑約0.5cm。
③小潰瘍龕影,直徑從0.2~0.4cm。
④侷限性管壁發僵或有鋇劑滯留。由於病變輕微,X線鋇餐檢查在早期病例中的陽性率僅為70%左右。中晚期病例的徵象明確,多見病變段管腔狹窄,充盈缺損、管壁蠕動消失、粘膜紊亂、潰瘍龕影以及病變段食管周圍的軟組織影。腔內型的X線鋇餐造影顯示病變為巨大充盈缺損而該段管腔變寬。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方法簡便,受檢者痛苦小,假陽性率低,實踐症明是在高發區進行大面積普查的最切實可行的方法,總的陽性檢出率90%左右(食管癌94.2%,賁癌82.1%),假陽性率小於1%,假陰性率10%±。
有的作者採取分段多次拉網,藉以定位如距門齒25cm以上陽性時應行食管大部切除,頸部重建,25~35cm之間陽性者作大部切除弓上食管並重建,35cm以下時可在弓下切除重建。但此法有一定誤差,尤其是病變位於上述定點之交界處時。有條件的醫院還是應該採取內鏡檢查定位。脫落細胞學檢查在晚期病例中陽性率反有所下降。這是由於狹窄重網套通不過腫瘤段而致,值得注意。脫落細胞學檢查的禁忌症為高血壓、食管靜脈曲張、嚴重的心臟以及肺部疾病。
第三種常用的診斷方法是內腔鏡檢查。從70年代纖維學鏡逐步取代金屬硬管鏡以來,由於其可彎曲病人可取自由體位,照明好,視角廣(且略有放大),故極大地提高了檢查的安全性和精確度。
纖維食管鏡檢查的適應症有:
①早期病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X線無肯定發現而脫落細胞學陽性時。
②X線所見與良性病變不易鑑別,如管壁對稱、光滑的狹窄類似良性疤痕性狹窄或象平滑肌瘤的粘膜下壁病變。
③已確診的食管良性病變如憩室或賁門失弛症,症狀有明顯加重時。
④已接受各種治療的病人的隨訪,觀察療效。
纖維光學內鏡檢查也有禁忌症,包括:
①惡病體質;
②嚴重心血管病;
③急性呼吸道感染。
諸如駝背畸形食管靜脈曲張等過去金屬管的禁忌症在纖維光學鏡檢中已不復考慮。在早期食管癌中,纖維光學鏡的檢出率可達85.2%,鏡下早期表現有:
①侷限性糜爛最多見佔53%;
②區域性粘膜充血,其邊界不太清楚佔38.5%;
③粗糙小顆粒佔27.4%。其他較少見有小腫物佔9.4%,小潰瘍佔6.8%,小斑塊佔6.8%。為提高纖維內鏡的檢出率,可在檢查過程中合用活體染色法(甲苯胺藍或Lugol磺液)。中晚期食管癌的鏡下所見比較明確,易於辨認。表現為結節或菜花樣腫物,食管粘膜充血水腫或蒼白髮僵,觸之易出血,還可見潰瘍,管腔狹窄。如食管病變位於胸上段或頸段,應於食管鏡檢查同時作纖維支氣管鏡檢,以排除氣管、支氣管擠壓或受侵。
胸部CT在診治食管癌中的作用,各家的評價不同,有的認為CT對分期、切除可能的判斷、預後的估計均有幫助。但也有認為此種檢查沒有什麼作用,有作者報告、CT分期的準確率僅為60%。
有意義的CT陽性所見簡介如下:
①氣管、支氣管可能受侵,CT可見氣管、支氣管受擠移位,其後壁受壓凸向管腔,與食管之間的脂肪層消失不可辨認。
②心包或主動脈可能受侵,心包及主動脈與病變段食管間脂肪平面消失而腫瘤部位上下端之脂肪層面尚存在時。或者食管病變與主動脈圓周交接之角度等於或大於90度。
③縱隔及腹腔淋巴結轉移,要求腫大淋巴結直徑大於1cm。
④肝轉移,肝內出現低密度區。CT判斷外侵縱隔器官時:侵及主動脈的靈敏度為88%,氣管支氣管的為98%,心包的為100%。CT判斷淋巴結轉移,食管周圍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為60%,對腹腔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略高為76%,其特異性為93%。CT判斷肝轉移的靈敏度為78%,特異性為100%。客觀地分析,CT所見不能鑑別正常體積的淋巴結有無轉移,無法肯定腫大淋巴結是由於炎症或轉移引起,更無法發現直徑小於1cm的轉移淋巴結。如上所述,對外侵及器官的判斷準確性有限。因此不能單憑CT的“陽性發現”而放棄手術機會。
食管內鏡超聲檢查
近年來食管超聲內鏡檢查(EUS)逐漸應用於臨床。但由於裝置昂貴,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不會被廣泛採用。內鏡超聲其發生系統通過充水囊而工作,正常情況下第一層粘膜是回聲發生的,第二層粘膜肌層是暗區,第三層粘膜下有回聲。
此種新檢查方法其優點:
①可以精確測定病變在食管壁內浸潤的深度,準確率達90%。
②可以測出壁外異常腫大的淋巴結,包括遠離病變部位處的淋巴結,顯示率達70%。
③迅速而容易地區別病變位於食管內還是在壁外。
但也還有不足:
①探測範圍有限,僅能達到儀器主杆中心4cm遠的地方,也就是離食管或胃近的區域。
②中間不能存在干擾超聲的結構。
③當病變段狹窄嚴重探頭通不過時,其下方食管旁的淋巴結就無法探測到。
B超檢查腹部能發現腹膜後淋巴結轉移、肝轉移等,有助於定期及確定手術適應症。尤其是賁門癌病人,當發現有增大之腹膜後胃後淋巴結時,探查往往可見腫大淋巴結之體積遠較超聲判斷的為大,病情已達到不能根治切除的階段。
治療措施
在我國食管是個常見癌症,治療方法目前比較有肯定療效的是手術和放射兩種。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無論胸外科還是放射治療科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治療效果在國際同行中位於前列。
食管癌外科治療趨勢之一是手術適應症逐漸擴張。60年代時,對位於頸段及上胸段病變人們習慣於選擇放射治療而不施手術,在外科收治的病人中僅佔5%。這種偏見已發生改變,從7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各該段食管癌接受了手術治療並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收治病人數佔全部的15%~20%,其前景是繼續增多。適應症擴大的另一表現是越來越多的接受外科治療的食管癌病人伴發各種內科疾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