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榮樹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頸椎病型別,其病因可為骨贅擠壓、急性外傷、慢性勞損、關節囊鬆弛後小關節錯位及椎體異位等。骨性和軟組織因素造成椎間孔縮小,神經根受壓水腫、炎症、粘連等。對於經正規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的患者,或雖非手術療法有效,但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頸椎前路減壓融合手術(ACDF)是目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術式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Smith和Robinson首次報道以來,ACDF經過半世紀的發展已被視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金標準”。

  然而這一“金標準”卻仍缺乏有力的直接證據支援,因為以往的研究要麼缺乏非手術對照組,要麼是非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而證據等級低。為此,瑞典學者MarkusEngquist等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比較行ACDF加物理療法與單獨行物理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將63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患者接受ACDF手術後再行物理治療,稱為手術組,另一組患者不採用手術治療而只採用物理治療,稱為非手術組。共有31例患者被隨機分配至手術組,而非手術組患者為32例。

  物理療法內容包括一般的與特殊的功能鍛鍊,以及緩解疼痛的相關處理。患者均隨訪24個月以上,主要評價指標包括頸部功能障礙指數(NDI),頸部與手臂疼痛強度的VAS評分,以及患者的整體狀況評價。

  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後的NDI評分,頸部與手臂疼痛的VAS評分較基線時均顯著降低。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之間的NDI評分、手臂疼痛的VAS評分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但手術組患者的頸部疼痛VAS評分明顯小於非手術組患者。

  在術後隨訪的第12個月時,手術組中有87%的患者評價自我的症狀要好於/明顯好於術前,而非手術組該類患者的比例只有62%,兩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至術後隨訪第24個月時,手術組與非手術組的這一比例分別達到81%與69%,兩組患者之間已無顯著性差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