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副主任醫師 馮保林

  抗精神病藥物過去又稱神經阻斷劑,主要治療精神分裂症,偏執型精神病,心因性精神障礙,以及其它一些精神疾病,他能有效地抑制興奮躁動,治療思維障礙,和行為障礙,消除病人的敵對態度甚至還能減慢疾病衰退的程序。

  據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精神疾病的總患病率在10%~20%,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3~8‰,年發病率在0.1‰以上。尤其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此類疾病目前治療的主流已由電抽搐、胰島素休克治療轉向藥物治療為主流,幾乎100%的精神病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大部分病人經過治療後可獲痊癒或基本緩解,能夠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臨床上仍有部分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心臟毒性,喪失勞動能力,甚至造成死亡。

  臨床證明,抗精神病藥物的應用給無數精神病患者和家庭帶來光明,但在治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亦已引起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應,近年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明瞭.其嚴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認為可能發生的機制與藥物的治療安全範圍有關。因此,嚴格護理觀察,臨床醫生儘可能掌握用藥的安全範圍,可能會避免或降低此類不良反應的發生,並得到及時的處理。

  抗精神病靶向藥物的心血管不良反應包括: 高血壓病、 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分數(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Q-T間期延長等心電圖改變。甚至出現明顯ST-T改變,區域性心肌缺血,甚至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病變。一般來講,這種毒性可能是心肌組織損害或電生理紊亂的結果,患者可發生傳導障礙(如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且急性心肌損傷,常以心肌酶升高或區域性缺血的心電圖改變為特徵。我們可在用藥期間進行嚴格檢測,並且積極干預。而慢性毒性主要表現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狀和體徵。

  在治療精神病中,常用的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抗焦慮藥以及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舒比利,氯氮平,阿米替林,多塞平,氟西汀,普萘洛爾,阿普唑侖等。首先目前常用的抗抑鬱藥是三環類藥物,此類藥物就心臟方面常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以及心臟損害。心臟損害早期表現為心電圖ST-T改變,QRS波增寬,P―Q經期延長,心率紊亂,房室傳導組織。病人常自訴心悸胸悶。

  在臨床治療中,如出現以上症狀,首先要考慮用藥範圍及用量是否合適,並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應用此類藥物,逐漸增加劑量,一般相隔三天增加一次劑量, 調整幅度不宜太大,一般在兩週時達到有效治療量。

  2、在增加藥物劑量過程嚴格觀察不良反應,加強護理,一般每小時護士要巡視病房1-2次,檢測生命體徵。對清醒病人要詢問有無不適。對輕的不良反應,要謹慎用藥,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或減量使用。此階段必須進行心電監護,必要時持續低流量氧氣吸入。

  3、抗精神病藥物不宜多種共同應用,以單獨應用為主。

  4、經過治療,出現效果後宜減量長期維持治療。

  5、治療中如出現心電圖改變,心肌酶變化,生命體徵改變,可應用營養心肌藥物,必要時應用硝酸酯類藥物。心率紊亂者及時對症處理如出現心動過速,可加大普萘洛爾用量,出現心動過緩時,可用舒喘靈對症處理等。

  6、必要時請有關專家及時會診,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以免延誤病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