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關節外科 主任醫師 孫貴才

  有些老年人走路步態蹣跚、上下樓時膝關節疼痛難忍,甚至出現"O"形腿,實際上這都是骨性關節炎在作怪。骨性關節炎,俗稱"長骨刺"、"骨質增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關節軟骨完整性受損而引起有關症狀和體徵的一組疾病。雖然表現在"長骨刺",但是根本原因是關節軟骨受破壞,軟骨基質軟化並失去彈性,喪失強度,並引起軟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變及骨贅形成。從而產生疼痛和運動障礙,嚴重導致患肢病殘。總之,骨性關節炎雖然從關節軟骨起病,但影響整個關節結構,包括軟骨下骨、韌帶、滑膜、關節囊及關節外肌肉,最終因關節軟骨全部脫失而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一、當患有骨性關節炎後,關節常用下列表現:

  1、關節痠痛、脹痛,特別是長距離行走、劇烈運動、受涼或陰雨天時加重。

  2、下樓困難,下樓時雙膝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

  3、被動運動時膝關節有響聲或觸及骨摩擦音。

  4、少數患者可出現短暫的關節腫脹和積液

  二、骨性關節炎的治療:

  1、早期治療以理療和藥物治療為主。理療包括區域性烤電或熱敷,注意避免受風受涼,適度活動。藥物治療又分為外用、區域性注射和內服:

  (1)如果痛點侷限,患者可外用骨貼或非甾體類消炎藥的乳膠劑型,可起到較好的止痛效果;(2)區域性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其類似於關節潤滑劑,可起到營養關節面,減少關節間磨損的作用;(3)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和關節軟骨營養藥,可分別起到消炎止痛和保護關節面的作用。

  2、中期治療以關節鏡手術為主。此時由關節軟骨損傷和骨贅增生所引起的疼痛很難通過藥物徹底根除。關節鏡是一種微創手術,通過鏡下的微創操作可以修整受損的軟骨面,去除多餘的骨贅和(或)取出遊離體,是一種適合於中期關節退變的有效治療方法。

  3、晚期治療以關節置換為主。此時患者某區域性的關節軟骨已基本消失,負重時關節面的磨擦是骨與骨的摩擦,而非軟骨與軟骨間的摩擦。此時藥物治療只能緩解一時,關節鏡手術已無操作的餘地(無法解決軟骨缺失問題),只有通過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恢復正常的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