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張曉蕊

  李司忒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常增多,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臨床上表現變化多樣,主要臨床型別有化膿性腦膜腦炎、敗血症和圍生期感染,導致流產或新生兒李司忒菌病。表現為呼吸困難,肝脾腫大,暗紅色皮疹,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血、尿、胃液、支氣管分泌物、羊水、胎糞培養常可分離到致病菌,但腦脊液培養常為陰性。晚發性李司忒菌病見於嬰兒出生後3~13日或更晚,以腦膜腦炎表現為主,有發熱,易受刺激,拒食等。腦脊液培養常能發現單核細胞增多性李司忒菌。其檢查專案分為:
  1、血常規:病人血白細胞總數常增高,分類中以中性粒細胞增多明顯,單核細胞並不增多。
  2、腦脊液常規: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大多外觀混濁,白細胞數為(100~10000)×106/L,其中2/3為多核細胞,蛋白質含量增高達0.5~3.0g/L,而糖量降低者僅佔40%,未合併腦膜炎的患者腦脊液常規多為正常,或僅有輕度蛋白質含量增高及淋巴細胞增多。
  3、細菌學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關鍵。
  (1)細菌塗片:取膿性分泌物,穿刺液,腦脊液,活組織細胞,胎兒糞便等塗片,行革蘭染色檢查,但據報道腦脊液鏡檢有2/3的病人標本為陰性,另外由於該菌形態上往往易與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白喉桿菌等混淆,故須仔細鑑別,免疫熒光法比較特異靈敏,但結果也需認真判斷。

  (2)細菌培養:在疾病早期取血,腦脊液,骨髓,羊水,胎糞,胎盤,新生兒臍帶殘端,受損面板或黏膜,孕婦陰道排洩物等作細菌培養,可分離到致病菌,標本送檢時最好註明“疑似利斯特菌病”,防止誤認為是汙染菌而提前拋棄,不作進一步鑑定,對本病診斷重要的一點是從上述標本中分離到細菌時應進一步作生化和動物接種,以肯定為利斯特菌,當標本中細菌種類較多時可用冷增菌的方式進行分離,標本染色後,可通過觸酶試驗將其與鏈球菌屬相鑑別;在液體培養基中有動力,可將其與棒狀桿菌屬相鑑別。
  4、血清學檢查:對該菌的抗體反應主要是IgM抗體升高,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遞升有助於診斷,但血清抗體檢查對本病診斷價值有限,只用於流行病學研究,主要原因是由於:
  (1)該菌與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其他革蘭陽性菌具有共同抗原,常呈交叉反應,出現假陽性。
  (2)血清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差。
  (3)新生兒及免疫缺陷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常不升高。
  5、分子生物學檢測:近年來應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及PCR方法來進行臨床診斷,應用PCR方法可在250yC血液中測出1×104cfu的利斯特菌,敏感性強。
  6、常規檢查:做X線胸片,心電圖,B超和腦CT等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