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與脈搏相一致的眼球跳動是直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瘻的症狀之一。直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瘻多見於外傷,少數直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瘻是自發性的,多為頸內動脈海綿竇段的動脈瘤破裂所致,在血管造影片上與外傷性可無區別。如何有效預防與脈搏相一致的眼球跳動呢?
  一、治療
  頸動脈海綿竇瘻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視力、消除雜音、使突眼回縮和防止腦缺血。治療原則是關閉瘻口,同時保持頸內動脈的通暢。治療方法取決於瘻口的流速、流量、動脈供血及靜脈引流途徑。少數症狀輕微、發展緩慢的病人可考慮保守療法和頸部壓迫療法,但絕大多數直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瘻很少有自愈的機會,特別是大量鼻出血、急性視力下降或失明、顱內血腫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嚴重腦缺血者,應作急診治療。目前,頸動脈海綿竇瘻首選血管內介入治療,若介入治療困難或先前頸內動脈已被結紮者可考慮直接手術。
  1、血管內介入治療
  最常用的是經動脈入路,方法簡單,成功率高;如頸動脈已結紮閉塞或頸內動脈迂曲狹窄,插管困難或瘻口過小,球囊無法通過時,也可選擇經巖竇或眼上靜脈入路方法。
  ①可脫性球囊:可脫球囊栓塞法,操作簡單,創傷小,併發症少。操作者在透視下將球囊導管送入瘻口內,用等滲造影劑充盈球囊;再經導引管注入造影劑。如顯示瘻口閉塞,頸內動脈通暢,則可解脫球囊;如一個球囊不能將瘻口堵塞,也可放入數個球囊。最理想的是球囊位於頸內動脈腔外海綿竇內,造影時海綿竇不再顯影,頸內動脈血流通暢,此時病人自覺顱內雜音消失,聽診時也無雜音聞及。但此法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如球囊可能同時堵塞瘻口和頸內動脈;球囊內造影劑過早洩漏而使球囊變小、移位,導致瘻口再通;顱底骨折,突入竇內的碎骨片刺破球囊引起瘻口再通;瘻口太小,導管和球囊無法送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閉塞頸內動脈,但事先必須作頸內動脈閉塞試驗,瞭解側支迴圈的條件和病人的耐受情況。

  ②微彈簧圈:微彈簧圈由鉑絲或鎢絲製成,直徑為0.33~0.36mm,可通過Magic3F/2F微導管,進入球囊不易通過的較小瘻口。當微導管尖端進入海綿竇內後,將微彈簧圈送入,利用彈簧圈本身的機械栓塞作用和其所帶的尼龍纖維誘發血栓形成,以閉塞瘻口。該方法能迅速促進海綿竇內血栓形成,瘻口被血栓封閉,而頸內動脈又保持通暢,即達到治療目的。該方法不僅可用於動脈途徑,也可用於靜脈途徑進行栓塞,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③液體栓塞劑:液體栓塞劑如IBCA(氰基丙烯酸-異丁酯)、HEMA(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由於操作難度高,而且容易引起腦栓塞,目前已較少單獨使用,必要時僅作微彈簧圈栓塞的補充。
  帶線頸內動脈栓塞術,又稱“放風箏法”。治療時將小塊肌肉用細絲線纏成直徑約4mm的小球,作為栓子,系一根尼龍絲,通過頸動脈上的小切口將栓子注入頸內動脈,栓子隨血流漂至瘻口後堵塞瘻口,確定位置正確後固定尼龍絲,以防滑脫。亦可用止血海綿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等作為栓子。但此法有很大盲目性,目前已很少應用。
  2、手術治療
  直視下修補海綿竇的頸內動脈破口。Parkinson手術,通過海綿竇外側壁的滑車神經下緣、三叉神經眼支上緣及鞍背到斜坡連線所構成的Parkinson三角,進入海綿竇,沿竇內的頸內動脈找到瘻口,並夾閉或縫合。Dolence手術,採用翼點切口,開啟巖骨頸動脈管,臨時阻斷頸內動脈,暴露海綿竇段頸內動脈,進行修補或結紮。白馬手術,通過海綿竇上壁、後床突前外側緣、動眼神經入口前緣和頸內動脈穿過硬腦膜處三點之間的內側三角區,修補瘻口。以上幾種手術,創傷和風險較大,成功率不高,難以推廣應用,僅適用於各種方法失敗後的嘗試。

  由於血細胞表面帶有負電荷,銅等金屬絲表面帶有正電荷,將銅絲插入海綿竇內,可使血液內的有形成分凝集於銅絲周圍形成凝血塊而封閉瘻口,達到治療目的。銅絲可經眼上靜脈插入,也可開顱後經蝶頂竇、大腦中靜脈或從海綿竇壁直接插入。銅絲插入後再通以電流(直流電0.2~0.8mA),可加速竇內血栓形成。術中監聽顱內雜音,一旦雜音消失,表示瘻口已近閉塞,即可結束手術。此方法操作簡單,頸內動脈通暢率較高,缺點是瘻口可能閉塞不全。
  將頸內動脈顱外段和床突上段聯合結紮並加動脈內肌肉填塞,隨著該段頸內動脈內血流消失和血栓形成,最終使瘻口完全閉塞。該方法操作簡單,也能達到雜音消失、改善眼部症狀的目的,但由於犧牲頸內動脈,腦側支迴圈不良的病人會發生腦缺血,甚至病殘;同時,由於頸內動脈的結紮阻斷了以後血管內治療的動脈通道,因此僅在其他方法無效時應用。
  二、預後
  隨著介入栓塞技術的提高,直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瘻的治療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併發症的發生率也得到了很大的降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