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練磊

  克羅恩病的疾病行為包括非狹窄非穿透型疾病(簡單的黏膜受累)、狹窄型(腸腔狹窄及梗阻徵象)、穿透型(可伴有膿腫、瘻管或炎性腫塊)疾病。一般認為狹窄性病變由長期慢性炎症演變而致。CD相關的狹窄可導致腸梗阻以及瘻管,以往多采用內科或外科手術處理。近年,內鏡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在處理CD狹窄中日益得到重視。

  狹窄的診斷

  影像學檢查是診斷炎症性腸病(IBD)狹窄的重要手段,包括CT腸道造影(CTE)、磁共振腸道造影(MRE)、全消化道造影以及灌腸造影檢查。CTE對於診斷小腸病變尤為重要,缺點是需要靜脈注射含碘對比劑。活動性CD在CTE檢查表現為脂肪條紋徵、黏膜增強、直血管增粗以及腸道水腫,以往認為纖維狹窄性病變表現為腸腔縮窄而無活動性炎症表現。但最近一個小樣本回顧性研究指出,影像學上無黏膜炎症並不一定是纖維性狹窄,纖維性狹窄的腸管同樣存在活動性炎症。

  MRE對鑑別纖維狹窄性病變和炎症性病變有特殊價值,T1和T2序列低訊號是慢性纖維狹窄的特點,T2成像中高訊號則提示炎症水腫狹窄。纖維狹窄病變在MRE上表現為脂肪爬行而無系膜血管徵、無膿腫,可有輕度黏膜或黏膜下層增厚及增強。炎症活動性病變則表現為黏膜及黏膜下層水腫、血管增粗、腸壁增強及分層徵。MRE雖無電離輻射,但費用昂貴、耗時、要求病人屏住呼吸,影象也可能有所偏差。

  全消化道造影可對腸道的功能性狹窄以及腸道蠕動進行評估,但同樣有電離輻射,診斷效果低於其他檢查方法,但可用於評估有無瘻管以及黏膜病變,無法鑑別狹窄型別,操作者之間也有差異。灌腸造影可評估腸道遠端有無狹窄或瘻管,瞭解狹窄的數量、長度、有無其他病變,對8mm以內的吻合口狹窄診斷敏感性高達100%。

  內鏡球囊擴張治療

  多數IBD相關回結腸狹窄或結腸狹窄可採用經內鏡球囊擴張(TTS)代替或推遲手術治療。指徵包括:4cm以內、有狹窄症狀,不伴有瘻管、膿腫或腫瘤者。如何選擇合適的球囊(先採用最大的球囊還是從小的球囊開始逐漸增大尺寸)、前向擴張還是逆向擴張取決於狹窄性質、技術難度及操作者的經驗。一般認為對於IBD病人,至少需採用直徑18mm的球囊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研究資料表明71%~100%的病人用此方法可以短期改善症狀,44%~66%可得到長期緩解。

  內鏡下小針刀狹窄切開

  內鏡下小針刀狹窄切開是一項新技術。該技術起初用於膽道置管困難的病人行瘻管預切開,常見原因是機械性梗阻如纖維化、壺腹部腫瘤及結石壓迫。同樣,類似的機械梗阻問題也能在IBD狹窄中碰到,小針刀是一種很有價值的選擇。這種方法一般用於球囊擴張不再起作用的狹窄以及纖維增生性狹窄、狹窄長度>4cm。有經驗者可進行安全有效地操作,特別對靠近肛門的狹窄,操控內鏡頭端更加靈活,如出現意外(出血或穿孔)可及時補救。

  內鏡下支架植入

  內鏡下支架植入也是一個有效手段。長期臨床緩解率高。儘管如此,由於容易發生併發症,因此,在對炎症性腸病病人進行內鏡下支架植入時應該做好處理併發症的相關措施。

  瘻管可能是CD疾病的一部分。臨床上瘻管病人表現為肛周流液、排便時疼痛。儘管已有數種症狀分型,最廣泛接受的是Sandborn等在美國胃腸病學協會(AGA)技術回顧時將瘻管分為簡單型及複雜型。簡單型瘻管常有一個外口,位於齒狀線遠端,常無明顯症狀,與陰道無關聯,且不伴有肛周狹窄。複雜型瘻管常伴有不適,在齒狀線近端,外口常多於一個,可能累及陰道,且可伴有肛周狹窄。

  內鏡注射

  多種藥物注射用於治療CD瘻管,產生區域性炎症,導致纖維滲出,組織粘連。纖維蛋白膠通過形成纖維栓塞,促進瘻管癒合。雖然纖維蛋白膠的遠期成功率較低,但對於複雜性肛瘻仍推薦使用纖維蛋白膠,主要是該治療安全且有一定療效。

  總結在很多情況下,內鏡治療是處理炎症性腸病併發症的一個有效措施。掌握內鏡下治療IBD的適應症以及瞭解有關風險,可以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療選擇,有可能延遲甚至避免手術。內鏡治療的應用需要充分評估疾病特點,以及與外科做好充分的溝通,避免和及時處理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