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膽管癌僅有少數患者可以通過手術而獲治癒,近年來我國膽管癌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膽管癌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梗阻性黃疸,未經過治療的膽管癌自出現臨床症狀起,平均存活時間約為6個月。Klatskin[1]早就指出:膽管癌大多數患者並非死於腫瘤的廣泛轉移,主要死因是由於長期膽道梗阻導致的肝腎功能進行性損害或膽道感染、肝膿腫等併發症。故控制腫瘤的生長、維持膽道通暢就成為了膽管癌姑息性治療的關鍵。以保持膽管物理性通暢為目的的膽道介入治療在膽管癌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許多膽管癌患者就診時多已出現明顯的黃疸,部分患者因膽道梗阻時間較長、全身狀況較差而難以耐受根治性切除等手術治療。因此建議先膽管引流,減輕黃疸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改善全身狀況,防止根治切除術後發生急性肝腎功能衰竭。

  術前膽道介入治療主要有經內窺鏡膽道置管引流和PTCD等方式,除治療作用外,還可以進一步明確膽道腫瘤的部位、範圍,為確定恰當的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經內窺鏡膽道置管主要有鼻膽管引流(ENBD)、膽道內建入塑料支架或金屬支架(ERBD或EMBD)。ENBD具有以下優點①便於觀察膽汁引流情況和膽管造影,②如有阻塞可及時沖洗,如發生膽道感染可以行膽汁培養,還可經此導管注入抗感染藥物,③如拔除鼻膽管不需要再次行內鏡檢查。但可能膽汁大量流失,影響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且多有咽喉部不適,活動受限,影響休息等,對於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患者因為鼻膽管有可能引起食管曲張靜脈破裂出血。ERBD可保持膽汁引流的生理狀況,無膽汁丟失的缺點,有利於患者迅速恢復,無咽喉不適、活動受限等,此外如在術前準備期間發現患者不宜手術,則無需再次行膽道置管引流,從而減少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然而ERBD無法直接觀察到膽汁引流情況,易發生阻塞而需再次換管。如病變範圍較廣,需置入多根支架引流管,難度較高。EMBD多為不能手術的患者作姑息性引流,其置入後難以取出,價格比較昂貴。

  在行經內窺鏡膽道置管引流的同時可以用氣囊或者探條擴張狹窄段。膽道用擴張氣囊較短,適合狹窄段較短的患者,探條擴張器適應於近端狹窄和狹窄程度較重者。往往可同時行乳頭括約肌切開(EST),以加強退黃效果及減少內鏡檢查術後胰腺炎等併發症。

  術前經內窺鏡膽道置管引流雖安全有效,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膽管及周圍炎症、水腫,從而增加手術的難度。對於無法成功實施內窺鏡膽道置管的患者可以行PTCD。目前有單位還開展了在MR或者CT引導下的三維PTCD。筆者主張在普通B超探頭引導下行PTCD,對於3mm以上的膽管,操作成功率可達95%以上。對於能將導絲通過狹窄段的患者,也可將PTCD管沿導絲置入到十二指腸內。如果單根PTCD管只能引流區域性肝臟的膽汁,也可以行多根PTCD管引流。但是對於有較多腹水或凝血機能不良的患者應慎行PTCD。對於不能區分良性、惡性狹窄的患者,可以行經皮肝穿刺膽道鏡(PTCS)行活組織檢查[2]。PTCS可在術前明確特殊型別的膽道腫瘤:分泌粘液的肝內膽管癌。對於肝門部膽管癌患者行經皮肝穿刺門靜脈造影(PTP)可以在術前精確評估門靜脈分叉部受侵犯的程度和範圍[3]。行聯合肝膽及門靜脈切除術可以使部分門靜脈受侵的晚期肝門部膽管癌患者生存時間明顯延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