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上經常有患者做完腸鏡後發現有結直腸息肉,並且很多醫生會告知患者,部分結直腸息肉屬於癌前病變,聽到癌字很多患者心裡緊張得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大腸息肉的前世今生。
大腸息肉定義:
大腸息肉,是指一類從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成分(病理性質)前通稱為息肉。
簡單來說,息肉是由起源於黏膜的細胞生長聚集形成的一團「肉」球。
大腸息肉病因:
大腸息肉的病因比較多,主要包括家族性因素、遺傳性因素、炎症因素、情緒、環境及飲食等其他因素。
大腸息肉臨床分型:
1、腺瘤型息肉:包括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管(狀絨毛狀腺瘤),此種息肉發生癌變的概率最大,尤以絨毛狀為甚,被稱為癌前期病變。
2、炎性息肉:包括慢性結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性腸道疾病所致的息肉,也稱假息肉。
3、錯構瘤型: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徵。
4、增生性息肉:腸息肉種最常見的一種,多分佈在遠側結腸。不發生惡變。
5、幼兒性息肉:幼兒多見,外觀為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90% 生長於距肛門 25 釐米的範圍內,直徑多數小於 1
釐米。此類息肉一般不發生惡變。
大腸息肉臨床表現:
1、大腸息肉臨床症狀常表現各異,如便血,腹痛,肛門腫物脫出,大便習慣改變,便粘液等。
2、部分患者即使出現某些消化道症狀,如腹脹、腹瀉、便祕等,也因較輕微和不典型而被忽視。
3、而以便血、大便帶血、黏液血便來就診,常誤診為痔瘡等肛門疾患或“痢疾”而延誤其必要的檢查。
如何發現大腸息肉:
發生在直腸中下段的息肉通過直腸指檢即可觸及,不能觸及的結直腸息肉也可通過乙狀結腸鏡或結腸鏡檢查確認。
腸鏡檢查時取一些息肉的成分,用病理檢查手段進行分析,瞭解息肉的性質、良惡性,即活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