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偉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些因素髮生骨性和纖維結構的異常,導致一處或多處管腔狹窄,壓迫硬脊膜與神經根出現臨床症狀。本病是腰腿痛常見原因之一,由於近年來對其認識加深,臨床上有發病率升高趨勢。

  腰椎管測量方法較多,各家測量資料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認為,椎管的兩徑中,矢徑小於12mm可視為狹窄。有學者認為,由於個體差異,應計算脊椎指數較單純測量椎管兩徑更有臨床意義。隨著醫學影象學的發展,對其認識將會日趨完善。

  【病因和分類】

  (一)先天性(發育性或特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

  (二)後天性(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

  1.退行性 椎間盤退變及向後膨出、椎體後緣及椎弓的骨質增生、小關節肥大與內聚、硬脊膜外血管異常及脂肪炎性水腫等。

  2.損傷性 腰椎骨折脫位後,移位的骨質與新生骨,可造成椎管狹窄。此類不在本文討論。

  3.醫源性 後路脊柱融合術後形成的骨痂、椎板切除或腰椎間盤突出行注射療法後的粘連與形成的瘢痕。

  4.脊椎滑脫 先天或後天所致的脊椎峽部不連,繼發脊椎滑脫。

  (三)混合性腰椎椎管狹窄症 上述先天和後天兩種因素並存,臨床上較常見。

  【臨床表現】 

  長期反覆的下腰、骶、臀痛,單側或雙側,可向下肢放射。上腰椎神經受損時,疼痛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前外側;下腰椎神經受損時,疼痛放射至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部。神經血管性缺血可引起間歇性跛行。部份病人可有排尿不暢、男性性功能障礙及會陰部感覺異常。檢查見下腰椎棘突旁有壓痛,腰部後伸時,因椎管內有效間隙減小而疼痛加劇,使腰部後伸受限。直腿抬高試驗可呈陽性。小腿外側及足背感覺異常。脛前肌、伸肌、趾伸肌肌力減弱。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異常。也有少數病人無明顯體徵。

  【診斷】 

  臨床表現是診斷的基本根據,為了精確診斷,可做下列輔助檢查。腰椎x線正、側位片,必要時增照斜位及過伸、過屈位片。片上可見脊柱側凸、腰椎生理前凸減少或消失、椎間隙狹窄、骨質增生、骨折脫位、脊柱滑脫等改變,亦可測量腰椎管的矢徑與橫徑。椎管造影可見不同情況梗阻、小關節及椎間盤部位的充盈缺損、神經根鞘中斷等改變。此外,肌電圖、b超、ct、磁共振對診斷都可提供幫助。

  【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後,症狀都能緩解。部份病人隨年齡逐漸增高,經腰推節段穩定性的自身重建,症狀也可緩解。非手術治療方法參閱本節概述。

  (二)手術治療 

  適應證:①有較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特別是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②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嚴重者。③多數混合性椎管狹窄症。手術要求解除對硬脊膜及神經根的壓迫。操作包括椎板切除、肥厚黃韌帶切除、上關節突部份切除、神經根管擴大及神經粘連鬆解等。徹底減壓的標準是恢復硬脊膜搏動、神經根滑動範圍在1cm以上。對術前有椎間關節不穩定、雙側椎板及關節突切除、40歲之前行徹底減壓術的病例,在完成上述操作後,還應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