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關節置換手術之後,患者都希望關節的壽命儘可能地長,但是該怎麼做呢?人工關節的壽命取決於醫生和患者兩方面,醫生一方,要保證手術操作無誤,假體型別和固定型別選擇適當,指導患者鍛鍊等,而患者自己需要在今後漫長的生活中注意保護,這樣才能保證、甚至延長人工關節的壽命。患者需要:
1、減肥。髖、膝關節承受的力量大部分是人體的重力,所以減輕體重就能減少對關節的壓力,減少磨損。
2、鍛鍊肌肉力量。良好的肌力不僅能使患者活動自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關節受力。平時要堅持鍛鍊直腿抬高,加強股四頭肌力量。
3、保持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能夠使關節面保持足夠的接觸面積,均勻受力,這樣就不至於使力量過於集中在某些區域,加重磨損。所以在站立時,必須保證腿伸直,走路時要邁開大步,不能蜷著腿走路。
4、避免大量和高難度活動。做了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應該減少活動量,尤其是老年患者,這就好比坐椅子,安安穩穩地坐上去,椅子能用十年,但是坐上去之後來回 “晃盪”,恐怕很快就會 “散架”。平時可以騎車、散步、游泳等,老年人可以練練氣功,打打太極,避免長時間行走、站立,避免蹲起動作,儘量不要快跑、爬山和完成一些複雜的動作,這樣就能減少關節鬆動的發生,也減少磨損。
5、避免感染。人工關節植入後,對於人體畢竟是個異物,在這裡血流不暢,細菌容易存留,發生感染。人工關節一旦發生感染,壽命就大打折扣,有時候甚至不得不把假體取出來,把關節晾在那裡才能控制感染,所以不光是手術後早期,而且以後的生活中也要警惕感染,身體一有“風吹草動”,就需要預防性地服用抗生素,像拔牙這樣的侵入性操作也需要注意,不讓細菌有可乘之機。
6、防治骨質疏鬆。前面說過,疏鬆的骨質不利於假體的固定,支援力也弱,長期會發生假體的鬆動和下陷,所以要從飲食、藥物和鍛鍊三方面防治骨質疏鬆,延長假體壽命。
如果患者在術後落實了以上幾個方面,那麼關節用個十幾二十年一般不成問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