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郭浩山

  近日,50歲的張大姐遇到一件煩心事,左側膕窩裡張起一個“大包”,區域性有脹痛感,而且膝關節時不時“咯噔”一下就不敢活動了,走起路來提心吊膽,生怕膝關節冷不丁疼起來。張大姐來到當地醫院的運動醫學科就診,經接診醫師耐心細緻的診查,診斷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伴有膕窩囊腫。因為已經出現了比較頻繁的膝關節“交鎖”症狀,只能通過手術來解決。張大姐聽說膕窩裡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包”,當時就害怕了:“那得切個多長的口子才能取出來啊!”醫生安慰她說:“大姐您別擔心,您的半月板撕裂了,需要通過關節鏡治療,膕窩囊腫雖然在膝關節的後方,但我們現在都能通過關節鏡從前面進去把囊腫切掉,膕窩裡不作切口,只需要兩、三個0.5釐米的小口就能解決,而且能解決引起膕窩囊腫的病根,比切開手術的複發率更低。”張大姐很高興,欣然在運動醫學科接受了關節鏡手術治療,術後第二天就開始下地行走,而且自始至終都沒有感覺到疼痛,以前的“交鎖感”消失了,膕窩裡的“大包”也不見了,現在張大姐已經完全康復了,開開心心的出院了。

       膕窩囊腫是由於膕窩深部滑囊腫大或膝關節滑膜囊向後膨出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可以造成膝後部疼痛和發脹,並可觸及有彈性的軟組織腫塊。多見於中老年人,常因膝關節腔內病變如骨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等誘發。上述疾病可以引起關節腔內積液,積液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就會通過膝關節後關節囊上的活瓣結構擠出到關節腔外,這個活瓣是單向的,關節液只能擠出到關節腔外,卻不能流回關節腔,慢慢聚集多了就形成了膕窩囊腫。因此,治療膕窩囊腫時要及時處理關節內的原發病變,否則囊腫容易復發。

  常規的手術方法是俯臥位,從膕窩裡作一個長長的“S”形切口,分離肌肉間隙,找到囊腫將其切除,手術創傷較大,術後切口疼痛時間長,瘢痕較大,可能影響膝關節屈伸活動,而且不美觀。更重要的是常規的切開手術無法顯露膝關節腔內部的病變,無法解決引起囊腫的罪魁禍首,術後囊腫復發的機會更多。
  關節鏡是一種觀察關節內部結構的直徑約5mm的棒狀光學器械,是用於診治關節疾患的內窺鏡,通過成像系統將關節內結構從監視器上顯示出來,可以看到關節內幾乎所有的部位,比切開關節看得更全面,有“把眼睛和手指放入關節內”之稱。由於影象經過放大,因而看的更準確,而且切口很小、創傷小、疤痕少、康復快、併發症少。通過關節鏡來治療膕窩囊腫,可以將膝關節後關節囊上的單向活瓣開啟,使積液可以自由的進出關節腔,還可以鏡下清除囊壁,處理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軟骨損傷等原發病變,有效降低複發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