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關節外科 副主任醫師 袁林

  膝關節一動就響是怎麼回事?膝關節咔咔響怎麼辦好呢?
  膝關節出現咔咔響,可能是膝關節裡的滑液不足導致的。
  這種滑液是存在於關節的空隙中。這些滑液也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關節活動時,擠壓滑膜,產生滑液,這樣起到潤滑關節的作用。
  如果平時缺少運動,滑膜缺少來自外界的擠壓,滑液就會變少,缺少了潤滑的關節就會出現所謂的“咔咔響”,給人一種膝蓋被摩擦的感覺。
  我們醫學上叫這類的症狀為“膝關節彈響”。
  膝關節彈響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另外一種是病理性彈響。
  大多數的膝蓋彈響屬於生理性的,雖然會發出聲音,但是身體的其他部位並沒有不適,對膝蓋並沒有什麼危害。像這樣的情況並不需要特別的處理,也不用過分擔憂。
  病理性的膝關節彈響除了出現“咔咔響”之外,還伴隨著其他的症狀,如膝關節痠痛、腫脹,那麼就預示著膝關節有問題了。比如髕股關節骨關節病、半月板損傷等膝關節疾病是容易出現“咔咔響”的情況。
  如果膝關節有這6點症狀提示您該重視了
  疼痛
  常見於膝蓋內側關節間隙以上的地方“隱痛”強度可大可小。
  疼痛的特徵多數是勞累後或者運動後加重,休息後緩解,寒冷後加重,溫暖後減輕。
  但也有特例,可能會夜間加重,甚至運動一會兒疼痛反而減輕。

  骨關節炎的發作期疼痛可能會持續3~4周(在徹底休息的情況下),但某些中年男性持續時間甚至到半年。
  腫脹
  腫脹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多數是可逆的,多出現在髕骨(俗稱膝蓋骨)上方大腿前側,休息後便可緩解,甚至消失。
  慢性腫脹常見於兩個膝眼(指膝蓋下的凹陷處,形似膝蓋的眼睛),這是由於髕骨下方的脂肪組織慢性增生而突出。
  晨僵
  類風溼關節炎的一個典型症狀,但很多膝關節炎早晨一起來也會僵硬,需要活動一會兒才能舒展開。
  這種症狀多數在早期關節炎中出現,再重一些就可能發展為疼痛。
  無力
  骨性關節炎的病人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下降,會導致無力和上下樓困難。
  卡殼
  一些膝關節炎患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走著走著就卡住了,一會兒就又能走了。
  怕冷
  骨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怕冷不一樣。
  骨關節炎夏天多數會減輕,類風溼則不會。
  冬天,尤其是來暖氣之前或停暖氣之後骨性關節炎會加重,帶有季節性,怕冷、怕風、怕溼是多種關節炎的共同特徵。
  如何保養我們的膝關節?
  控制體重
  身體的重量越大,膝關節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磨損的速度也更快。建議體重指數(BMI)超過24的應減輕體重。
  計算方法如下: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

  WHO建議健康的BMI為18.5~23.9,亞洲人為18.5~22.9。
  BMI不適用於兒童,孕婦,運動員,和病人。
  改變生活習慣
  避免反覆下蹲運動,或長期下蹲,避免爬山或上下樓梯。同樣也要避免如衝撞、深蹲的運動,這些運動會帶給關節巨大的壓力,登山、爬樓梯帶給髕股關節很大的壓力。
  堅持適度合理運動
  關節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
  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久而久之,關節失去了保護,損傷的機率自然會增高。老年人不運動容易患骨質疏鬆症,身體也會缺少敏捷性和協調性,容易跌倒造成嚴重骨折。
  你需要找到一種對於膝關節比較安全的運動並且堅持下去。比如游泳(避免過度用力蹬腿)、騎自行車、快步走等。
  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瞭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運動前後充分熱身。
  鍛鍊股四頭肌
  股四頭肌是人類大腿最重要的肌肉群。它不但負責我們走路、上下樓、蹲起等動作時的主要力量,還負責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尤其是髕骨和膝關節前後向的穩定性。
  每天抬腿可以很好地鍛鍊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彈性,促進新陳代謝,有效保護膝關節。
  方法如下:
  坐在椅子上,膝關節伸直同時勾住腳尖,用力使整條腿繃直並保持水平狀態。
  這時候會感覺大腿的肌肉在用力,摸起來硬硬的,每次堅持10秒鐘,然後放鬆10秒鐘,每日上午30次,下午30次。
  避免久坐
  長時間坐著不運動,會使肌肉鬆弛,缺乏力量,會使關節疼痛加重。你需要找到一種對於膝關節比較安全的運動並且堅持下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