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樑建華

  一、診斷要點:

  1、任何年齡均可患病,但10歲以下兒童和20~30歲青年最常見。

  2、多急性起病。少數亞急性或慢性起病慢性起病。

  3、神經精神症狀:頭痛,噁心嘔吐,抽搐,意識障礙,精神症狀,偏癱,失語,等。

  4、感染證據:發熱,血常規WBC輕中度升高。

  5、腦電圖常出現瀰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單側或雙側顳、額區異常更明顯,甚至可出現顳區的尖波與棘波。

  6、影像學檢查:頭顱CT可正常,也可見一側或雙側顳葉、海馬及邊緣系統局灶性低密度區;若低密度病灶中出現點狀高密度影提示顳葉有出血性壞死,更支援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診斷。頭顱MRI有助於發現腦實質內長T1長T2訊號的病灶。

  7、腦脊液檢查:壓力正常或輕度增高,重症者可明顯增高,細胞數明顯增多,以單個核細胞為主,可有紅細胞數增多,除外腰椎穿刺損傷則提示出血性壞死性腦炎;蛋白質呈輕、中度增高,糖與氯化物正常。

  8、腦脊液病原學檢查對診斷頗有意義。包括:

  ①檢測HSV抗原;

  ②檢測HSV特異性lgM、lgG抗體;

  ③檢測CSF中HSV-DNA。

  9、腦組織病理學:是最可靠方法,某些病例需腦活檢來明確診斷。光鏡下重要特徵為出血性壞死;電鏡下為核內Cowdry A型包涵體。

  二、治療

  1、抗病毒藥物治療:無環鳥苷(阿昔洛韋,Acyclovir):常用劑量為15―30ms/(kS・d),分3次靜脈滴注,或500me/次,每8小時一次,靜脈滴注,連用14-21天。也可用更昔洛韋、西多福韋和膦甲酸鈉治療,尤其對阿昔洛韋耐藥的HSV株。

  2、免疫治療包括:

  ①干擾素及其誘生劑:干擾素治療劑量為60X106IU/日,連續肌肉注射30天;

  ②轉移因子:治療劑量為皮下注射每次1支,每週1―2次;

  ③腎上腺皮質激素:對病情危重、頭顱CT見出血性壞死灶、以及腦脊液白細胞和紅細胞明顯增多者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10-15mg加糖鹽水500ml每日一次,10-14天;甲基強的鬆龍800-1000mg加入500ml糖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3―5天;隨後改用強均鬆口服,每日80mg清晨頓服,以後逐漸減量。

  3、全身支援治療對重症及昏迷的病人至關重要,注意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小量輸血,或給予靜脈高營養或複方氨基酸,或給予大劑量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並需加強護理,預防褥瘡及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

  4、對症治療包括對高熱的病人進行物理降溫,以及抗驚厥、鎮靜和脫水降顱壓等,嚴重腦水腫的病人應早期大量及短程給予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5、恢復期可進行康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