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副主任醫師 徐曉煒

     痔瘡術後水腫是指肛管和肛緣面板因區域性血液和淋巴迴圈障礙,血管滲透壓增加,水分在組織間隙中游留過多而引起水腫、充血、血栓形成,隆起、腫脹或疼痛等一系列的症狀而言。加之術後區域性的炎症反應則又可形成肛緣炎性水腫。
  1、原因
  1.1在區域性麻醉中,局麻藥物注射過淺,又過分集中,注射不均勻,使麻藥瀦留於皮下組織間隙而發生人為水腫。
  1.2肛門直腸手術後,肛管肛緣受敷料壓迫或肛門括約肌痙攣,或縫扎過多的血管、使創面完全封閉,導致血管,淋巴管而阻滯血液、淋巴液的迴流,而致肛門皮下液體滲出發生水腫。
  1.3混合痔手術時,如僅對內痔部發處理,而外痔未做處理或處理過少,皮下靜脈叢未剝離,或環狀內痔結紮術後末作切口減壓,而造成肛門直腸的血液迴圈障礙,出現水腫。
  1.4肛門肛管手術,切除組織過多,縫合張力過大,造成血液淋巴迴流受阻,而引起水腫。
  1.5術後大小便不暢,若蹲廁過久,或痔核脫出嵌頓,而致血液迴流障礙而發生瘀血性水腫。
  1.6術後傷面繼發感染,滲出液增加而致組織水腫。
  1.7大便乾結,糞便阻塞於直腸壺腹內,壓迫血管阻礙血液迴流,而發生瘀血性水腫。
  1.8有部分面板鬆弛的女性,術中切除完整,皮橋保留良好,靜脈叢剝離徹底,術後第二天未見有術中,但是蹲廁時間過長,可以出現水腫。

  1.9術後坐浴時間過長,長期下蹲,坐浴液溫度過高,導致創面滲血或血栓形成水腫。
  1.10女性月經前盆腔充血,術後容易形成水腫
  2、預防
  2.1注射區域性麻醉藥時,在肛緣外1cm處進針,不得過淺及藥物過於集中,應呈扇狀均勻地注入肌層組織。
  2.2要正確處理混合痔的外痔部分,切口呈放射狀,皮瓣要對合整齊,外痔隆起的面板切除要徹底,外痔靜脈叢要進行完整剝離,使創面引流通暢。術中手法要輕柔,不要粗暴破壞正常組織。內痔結紮的位置不要低於齒線,避免結紮面板。
  2.3術後經注射或結紮的內痔一旦脫出,要及時結紮切除,防止嵌頓發生水腫。
  3.4肛瘻與內痔並存時,應先處理內痔,或與內痔同期手術。否則,先切除肛瘻,肛門鬆弛,內痔容易脫出,不易復位還納,以致發生水腫。
  2.5大小便困難者,應及時做好潤腸、軟化大便和通利小便等處理,防止便祕或弛緩性結腸通便障礙,避免糞石形成,否則蹲廁過久,排便怒掙可發生水腫。
  2.6肛門直腸術後,一般情況下,病人尿意頻繁,肛內下墜,欲排大便,這多屬刺激後的正常反應,應因病人適當控制。術前做好患者的思想準備。
  2.7術後坐浴液要溫度適中,不要溫度過高,接近體溫為宜,儘量側位溫敷,不可久蹲。
  2.8女性避開月經前,月經過後手術。

  3、處理
  3.1區域性可用硫酸鎂30~60g,加開水200~500m1溶化後,溼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或濃鹽水溼敷
  3.2若屬於敷料壓迫過緊,影響區域性血液、淋巴迴圈而致淤血性水腫,可適當鬆動敷料,減輕區域性壓力,促進血液、淋巴的迴流。
  3.3區域性可用硝礬洗劑,薰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
  3.4患處外敷京萬紅軟膏、馬應龍痔瘡育等。
  3.5伴有血栓形成時,應及時切開,摘除血栓,促進癒合
  3.6大便乾結者,外用開塞露或溫鹽水灌腸
  3.7感染引起的炎性水腫,應消炎止痛,適當選用抗生素,若有膿腫形成者,應及時切開排膿,防止感染擴散。
  3.8積極換藥,及時清理創面的分泌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