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張勤峰

  本文探討了內觀療法和森田療法理論核心的相通之處、整合運用的互補優勢;並介紹了運用於神經症和心身疾病案例的經驗。

  森田療法和內觀療法被認為是東方式心理治療體系,它們均於日本的同一時代創立,森田療法靈魂取源佛教中的禪宗,而內觀療法則為淨土真宗,但兩者並無宗教色彩。這兩種理論和方法,都是基於對人類的自然主義觀察以及對這些觀察結果深刻的內省。

  來源於佛教文化的兩者有很多共通之處。雖然它們的操作形式不同,但都有比如“事實唯真”(森田語)、“打碎我執,恢復純樸”(內觀語,破除自我中心、恢復純真的心之意)等思想核心。內觀以情感啟動為切入點,森田則以認知和行為作為治療線索。內觀“動之以情”,打破自我中心,由感恩和內疚情感而自發湧現出感恩回報式的建設性行動。森田"曉之以理",以切實的行動投入到建設性生活方式上來為己任。

  兩個具有共同文化基礎,理論之間並無衝突的治療體系銜接在一起,也許更能促進一個人的成長。況且現代社會 “生的慾望”淡化的非典型神經質案例也越來越多,森田療法並不能解釋和拯救所有苦惱。整合則能夠優勢互補,這也算是“建設性行為”吧。

  一、森田療法和內觀療法的共通之處和互補優勢

  1、兩者的操作形式看似矛盾,實則統一

  內觀療法和森田療法都是體驗式的治療形式,但體驗的指向恰恰相反。內觀即“觀內”, 是通過回憶與他人的關係而產生一系列的情感變化和感悟;而森田強調將精神能量指向身外,“調整外在,內在自熟”,通過建設性的行動獲得體驗和領悟。兩者豈不是存在矛盾和衝突嗎? 其實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相互補充的。

  內觀療法同樣是“不問療法”,同樣不以症狀做分析和討論物件,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回憶和思考一路走來的人生之路,而非對症狀的關注。從這點來看,這種積極對過去思考的行為,同樣是一種森田式的建設性行動。內觀的全過程,也是專注注意力的過程,是為所當為的過程,是建設性行動的過程。

  2、兩者互補的優勢

  森田療法不注重探討過去和內心情感,而內觀療法則彌補了這個缺憾,卻又不違背森田療法的原則。雖然建設性的行動可以改善人的情感,但情感作為行動的源動力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人有責任的行為的驅動力是人的高尚情感,如果單講你應該去做該做之事,不如先通過內觀啟動原本就有的善良而純真的情感,在此情感自然驅動下的行為更有動力、更有效,森田的為所當為則會自然啟動。

  當然,內觀療法本身只重視內心的體驗,並沒有對患者提出和明確如何對待症狀和如何建設性生活的課題。所以內觀後的患者,如果再經過森田療法的指導,其行為更有目的性和確定性。

  對於“生的慾望”淡化的神經症案例,內觀療法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事實上,隨著內觀的深化,患者會逐漸滋生出清新、解放和安靜的感覺,進而內心充滿充實感和活力,增強了與周圍人和環境的共感和包容性,對自我及對周圍環境的責任感被激發,從而發揮精神上自律和充滿活力的生命的能量。內觀後,“生的慾望”被重新激發或者加強。

  3、兩者的“事實唯真”

  森田療法的 “事實唯真”,是當前客觀存在的事實、心身變化的事實,認識到對這些客觀現實只有去接納尊重的事實;內觀療法體驗到的“事實唯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實,比如被愛的事實,給人添麻煩的事實,對他人的誤解、無意或有意傷害,自我中心的事實,自己是一個具有良知之心和罪惡之心的複合體的事實。這些“受人關照,報人之恩,給人添麻煩”的事實由於“我執”而被忽視了,卻常常把責任歸罪於環境、社會、他人。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發現“真我”,即事實上的我。此時,人們會產生大量的情感體驗,無條件被愛的幸福感、價值感,意識到自我中心的事實產生的愧疚感、罪感。這些事實和產生這樣的真實情感無疑是對人們內在重要客體的積極而有意義的重建過程,是對舊的自我的揚棄和重新構建的過程。

  4、兩者的“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的為所當為,當何為?森田療法告訴我們應隨著本來有的生的慾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且能見成效的事情上。其實有不少患者不自覺就陷入努力做事是為了消除症狀的誤區上來,這雖然是正常的真實的意願,但患者要走的路會長些。這其實還是自我中心意識作怪。內觀療法使我們在“尋愛之旅”的道路上深切體驗到自己的自我中心,就會在愛的力量驅使下產生新生活的動力。內觀使人性復活,去過一種以滿足自己慾望的且以情感為重,責任為重、為他人著想和做事的生活。此時,當為之事就會很自然的呈現在患者眼前,此時再加上森田療法的指導,就會投入到建設性的生活中來了。

  5、兩者治療的目標

  森田療法和內觀療法其目標都是人格的成長和完善,不是消除症狀。所以,在日本或美國的一些森田療法機構中,在判斷患者療效時,常採用"畢業"而不採用"治癒"這樣的標準。內觀療法創立者吉本伊信也認為“治病只是內觀伴隨的現象而已”。

  二、森田療法和內觀療法整合的嘗試

  目前為止,我們淄博五院內觀研修中心已經嘗試將13例具有森田神經質特點和10例非典型森田神經質(生的慾望淡化)的患者進行了內觀療法合併森田療法的治療,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具體應用原則是:先進行集中7天內觀體驗,繼而進行森田療法的體驗。

  我們發現,內觀過程中和內觀後的來訪者首先出現情感發生變化,體會到無條件被愛的事實(幸福感、感恩的情感),併產生“非病理性罪感”。情感的啟動打破了心理治療的抵抗。自我中心主義認知模式發生改變,有了愛他人的意向,連帶感建立,人際關係好轉,具有了回報的強烈動機。

  隨著患者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變化,我們會很容易觀察到他們行為的自覺變化:在病區內主動幫助他人的行為增多,與工作人員和其他患者的交往模式出現改善,變的更謙虛,更關心體諒別人了,主動打電話給親友,主動去做打掃衛生工作,各種集體活動變的積極…… 可見他們的“興趣"已不再是症狀或者說是"我"了,其 “生的本能”不自覺地投向具有建設性的生命活動中去了。

  集中內觀後,患者隨即進入森田療法,一般從第二期開始做起。醫生和其討論森田理論並進行各種實踐活動的體驗,我們醫護人員普遍感覺,經過前期的集中內觀治療後,患者能更好的投入到森田實踐中去,比過去單純應用森田療法更加順利,並且最終的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生的慾望淡化”的患者進行內觀森田合併治療,比單純應用森田療法更加有效。

  我們提出森田療法和內觀療法的“整合”概念,原因是兩者之間具有很多的共通之處。而在操作程式上,我們其實應用的是“合併”治療。

  森田療法和內觀療法的整合或者合併,需要我們繼續在臨床的嘗試和應用中總結經驗,找出兩者銜接和整合的更好更規範的操作程式和標準,以便推廣應用,造福廣大神經症患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