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腹經內外括約肌間肌間直腸切除術最初由Lyttle 和Parks 介紹,其設計的初衷是用於因炎症性腸病而需要作全結、直腸切除的患者的肛門切除,手術僅僅切除直腸肛管的內括約肌,保留直腸外括約肌和周圍組織,從而達到避免會陰部切口長期不癒合的目的。此後,該術式有結合了結腸肛管吻合技術,發展成為一種保留肛門外括約肌的方法,主要用於低位的沒有侵出肛門內括約肌的直腸癌、低惡性度直腸腫瘤和直腸良性腫瘤的保肛治療,也用於盆腔特別狹窄的位置稍高的直腸癌的保肛治療。
手術方式:經內外括約肌切除手術患者的腹部手術與常規的結腸、直腸遊離方式相同。取截石位,手術遵循TME 原則。由於腫瘤的位置很低,因此需要於腸繫膜下動脈根部切斷血管,若是腫瘤患者,可以清掃腸繫膜根部淋巴結。盆腔手術組向下切斷骶骨直腸韌帶、部分提肛肌,達到肛門外括約肌環上緣,相當於齒狀線(直腸肛管交界處) 水平。部分較瘦的病人,還可以經外括約肌環和腸管壁(內括約肌) 間繼續向下遊離1~2 cm。肛門部的手術根據是否完全切除肛門內括約肌分為內括約肌全切除和部分切除術。
肛門的暴露必須充分,對內括約肌全部切除的病例,則由肛門口近側的內外括約肌間溝處開始,切開面板皮下組織,找到內外括約肌間隙,兩肌肉均有肌膜包裹,用電刀沿內外括約肌之間的間隙向近側作銳性剝離。在內括約肌部分切除的病例,於預定切除水平垂直切透肥厚的內括約肌,達到內外括約肌間隙後再向近側銳性剝離。向近側剝離到達齒狀線水平,然後再繼續向上切斷提肛肌與內括約肌的符著處即可與盆腔手術組匯合。
ISR手術甚至有突破2cm遠切緣的可能,而且其效果與mile’s手術基本相同,當然,這些報道的例數不是很多,應當強調嚴格篩選病例。另外,近來也有不少腔鏡下以及機器人行ISR手術的報道,這也代表一種未來手術探索的思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