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外科 主任醫師 趙士彭

1.便祕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

(1)避免進食過少或進食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的食物。

(2)避免排便習慣受到干擾:由於精神因素、生活規律的改變、長途旅行過度疲勞等未能及時排便的情況下,易引起便祕。

(3)避免濫用瀉藥:濫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性減弱,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造成便祕。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勞逸結合:適當的文體活動,特別是腹肌的鍛鍊有利於胃腸功能的改善,對於久坐少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勞動者更為重要。

(5)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形成條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有便意時不要忽視,及時排便。排便的環境和姿勢儘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

(6)建議患者每日至少喝6杯250ml的水,進行中等強度的鍛鍊,並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日2次,每次15分鐘)。睡醒及餐後結腸的動作電位活動增強,將糞便向結腸遠端推進,故晨起及餐後是最易排便的時間。

(7)及時治療肛裂、肛周感染、子宮附件炎等疾病,瀉藥應用要謹慎,不要使用洗腸等強烈刺激方法。

2.小兒如何預防便祕?

(1)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要多樣化,食物不能過於精細。教育孩子不偏食,鼓勵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製成的食品。

(2)良好的排便習慣:引導孩子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讓孩子知道正常排便有益健康的道理。

(3)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造輕鬆愉快的生活氛圍,避免持續高壓的狀態。尤其是學齡兒童,學習緊張、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祕。

(4)健康的餵養方式:提倡母乳餵養。只能牛奶餵養的嬰幼兒,可通過新增米湯、果汁、菜湯等補充足夠的水分潤腸通便。

(5)避免盲目補充鈣質:合理膳食是最佳的補鈣方式。避免長期服用能引起便祕的藥物,如葡萄糖酸鈣、碳酸鈣等。

(6)勿濫用瀉藥:治療小兒便祕提倡飲食調理為主,使用藥物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濫用瀉藥會造成兒童腸道功能紊亂。

3.產後便祕如何防治?

(1)產婦一般應多吃雞、鴨、肉、蛋等高蛋白的食物,如果在進食高蛋白食物的同時,再合理搭配一些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糧等。以提供較多的食物殘渣,這樣既有利於營養豐富,又利於大便的通暢。

(2)產婦宜多飲水:產婦失血多,不時還有惡露排出,因此要補充水分。如補充白開水、淡鹽水、菜湯、豆漿等。

(3)要多吃植物油:如芝麻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能直接潤腸,且在腸道中分解的脂肪酸尚有刺激腸蠕動的作用。

(4)要適當選擇食用“產氣”食物:豆類、紅薯、土豆等。

4.老年便祕如何防護?

(1)老年人的牙齒脫落,消化力降低,但不可因此之故,只進容易消化的食物,應該儘量攝取含纖維的食物。

(2)必須充分飲水,以保持軟便。有些老年人厭煩夜尿,所以儘量避免水分的攝取,此舉不僅會助長便祕,甚至會因血液過濃而引起腦血栓與心肌梗死、老年痴呆症等。

(3)老年人通常運動不足,故應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鍛鍊身體,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

(4)利用按摩、指壓以引起便意。

(5)堅持每日飲牛奶、酸牛奶。

(6)最重要是一旦有便意就應立即上廁所,絕對不可任由便意消失。

5.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便祕的習慣有哪些?

(1)該排便的時候不排,總是忍著。

(2)總是拿著書或報紙入廁。

(3)經常穿束腰腰帶或塑身衣。

(4)平時很少喝水。

(5)認為每日不大便是不行的。

(6)習慣性地服用便祕藥。

6.日常生活中如何飲水可以防治便祕?

早晨空腹喝300ml開水,因為經過一晚上的消化吸收,代謝廢物積存在體內,早晨排出有利清理腸胃。

便祕是因為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其所含水分被大量吸收,使大便變得難以排出。要排便通暢,就要使腸腔內有充足能使大便軟化的水分,因此,喝水應該講究技巧,如果小口小口地喝水,水流速度慢,水很容易在胃裡被吸收,產生小便。可見,便祕的人喝水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滿口),吞嚥動作快一些,這樣,水能夠儘快地到達結腸,同時刺激腸蠕動,改善便祕的症狀。

7.便祕的飲食療法有哪些?

(1)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1杯,拌勻,每日早晚空腹飲。適用於熱祕。

(2)黃芪玉竹煲兔肉:黃芪、玉竹各30g,兔肉適量,加水煮熟,鹽調味服食。適用於氣虛便祕。

(3)首烏紅棗粥:何首烏30g,紅棗10枚,冰糖適量,粳米60g。先將何首烏水煎取藥汁,再與紅棗、粳米共煮粥,粥中加入冰糖,溶化後服食。適用於血虛便燥。

(4)芝麻核桃粉: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細末,裝於瓶內。每日1次,每次30g,加蜂蜜適量,溫水調服。適用於陽虛冷祕。

(5)雞薯羹:鮮白毛雞矢藤15~30g、白芯番薯200g(切細),煎水,加適量片糖服用。

(6)黃芪筍魚湯:黃芪10~20g、黨蔘15~30g、黑芝麻12~24g(布裹)、玉竹15~30g、陳皮5g、筍殼魚100~150g,煲湯。適用於氣虛便燥,津液不足之便祕。

(7)將橘皮洗淨:切細絲,加白糖、蜂蜜適量,煮沸,冷卻,每次1湯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祕,經常喝點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祕之苦。

(8)雪耳大棗湯:雪耳10g,大棗15枚,冰糖適量,隔水燉1小時後服食。適用於便結難解,頭暈心悸,面色黃或蒼白者。

(9)百合湯:百合50g加水煮至熟透,加蜂蜜適量服食。適用於便結如羊糞,手足心熱,咽乾口燥者。

(10)首烏紅棗粥:首烏20~30g,大米60g,紅棗10枚,冰糖適量。首烏先煎,再加大米、紅棗煮粥,適合於血虛便祕。

(11)酸奶:每日飯後或飯前2小時左右喝一杯酸奶,可治療便祕。

(12)大豆低聚糖:每日空腹或加入酸奶,服用效果明顯,可治療便祕。

8.提肛運動能改善便祕嗎?具體怎麼做?

有效的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只要做法正確且持之以恆,便祕治療的成功率可達70%左右,而且無論是坐著、躺著,甚至站著,皆可輕鬆操作。凱格爾運動主要鍛鍊肛提肌(一種圍繞直腸和肛門四周的平滑肌,排便時收縮,保證肛門開放),正常順產者從分娩第2日開始。

凱格爾運動具體操作如下:

(1)仰躺在床上,雙腳的膝蓋彎曲,類似分娩前做婦科檢查的姿勢。

(2)收縮骨盆底肌肉,就像平常解小便中途忽然憋住的動作。

(3)持續收縮約10秒,再放鬆10秒,如此重複15次,每日1次。

要點:姿勢和用力一定要正確;除了提肛肌群,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運動次數和收縮強度需要隨產婦體質和手術情況而定,最好事先請示醫師。

9.便祕患者如何合理飲食?什麼食物能起到保健作用?

(1)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偏食,食譜要廣,以保證營養素及膳食纖維等的廣泛來源,食譜要經常變化,以便增強食慾。每個正常人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便祕發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從小就培養,不然孩子從小就養成偏食、挑食習慣,長大後就不容易糾正了。

(2)注意調配飲食: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調飲食,保胃氣,是起居療法的重要原則,也是預防便祕的重要措施。正常人的飲食要做到:粗糧細糧需搭配,穀類豆類經常吃,蔬菜瓜果不間斷,食物結構要合理;保證水分飲充足,濃茶烈酒要回避,辣椒蔥姜應適量,暴飲暴食要切忌,飲食調理莫忽視,體健長壽防便祕。

(3)要多喝水:攝入充足的水分可以使腸腔內保持足夠軟化大便的水分,這對保持腸道通暢和正常排便時很有好處的。補充水分的最好時間就是早晨剛剛起來。早晨醒來睜開眼睛,然後起床,這些運動是刺激大腸蠕動的第一步;再飲上一大杯溫開水來刺激休眠了一夜的神經,使其集中在排便的反射上,腸的蠕動也會由此加強。早晨起來後飲水,可以使水分進入大腸的內容物中。大腸的內容物時攝入食品經過消化後所殘留下來的渣滓,如果大腸的內容物中含有很多纖維成分,將會吸收很多的水分,使大腸內容物軟化。但是隻有大腸的內容物中含有很多的纖維才能起到軟化的作用。所以,在飲食中要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

(4)早晨起來後一定要吃早餐:因為早晨吃了早餐後,食物進到胃中,會引起胃-結腸反射,大腸為了排洩而加強蠕動,從而產生便意,這對防止便祕是有利的。

10.慢性便祕患者飲食上有何注意事項?

(1)主食不宜過精,適當吃粗糧,包括五穀雜糧(紅薯、玉米、糙米等)、豆類製品(黃豆、綠豆等)。一方面通過增加食物殘渣中纖維素含量來刺激腸蠕動,再者粗糧中富含的B族維生素可增強腸道張力。

(2)每日最好喝6~8杯水:建議晨起空腹喝溫水或蜂蜜水,保證機體有足夠水分潤腸軟便。

(3)多吃新鮮蔬菜:諸如富含纖維素的芹菜、蘿蔔等。

(4)多吃新鮮水果:諸如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核桃、蘋果、香蕉等。

(5)每日可加食糠皮、麥麩等,以擴充糞便體積,促進腸蠕動。

11.便祕的患者有哪些需要忌口的?

(1)忌過食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食物:乳類、乳製品、瘦肉類、魚類、蝦皮、蛋黃、鹹蛋、松花蛋、動物軟骨、豆類、海帶、紫菜等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鈣質。若攝入過多,會使大便呈鹼性,乾燥而量少,難以排出。因此在保證營養的情況下儘量少吃。

(2)忌食物過於精細:若肉、蛋、奶等吃得過多,而粗糧、蔬菜等植物纖維吃的太少,以及飲水不足,會導致腸中食物殘渣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減少,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

(3)忌菸酒及辛辣食物:菸酒、咖啡、濃茶、生薑、韭菜、狗肉、羊肉、雞肉、香菜、芹菜等辛辣溫熱食物,會使胃腸燥熱內結,津液不布,燥屎結滯,因此不宜過多吃。特別是濃茶、含有鞣酸和咖啡因等物質,能減少胃腸道的分泌和蠕動,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若在便祕期間大量飲用,則可使症狀加重。

(4)忌過多吃糖:糖能減弱胃腸道的蠕動,加重便祕。並可加重痔瘡、肛瘻等疾病的症狀。

(5)忌過多食用脹氣食物和難以消化的食物:應適當控制食用幹豆類、洋蔥、土豆、白薯等脹氣食物和難消化食物,以免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和胃腸道的不舒適感。

12.便祕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做肛門-會陰運動?

肛門-會陰運動是收縮-放鬆-收縮肛門和會陰,進行鍛鍊的方法。肛門會陰運動可增強肛門外括約肌、恥骨直腸肌、肛提肌等隨意舒縮功能,從而可增強排便動力,使排便通暢,有利於預防和治療便祕。同時,堅持鍛鍊縮肛運動,還有強身保健作用。常用的肛門會陰運動有以下幾種方法:

(1)隨意收縮肛門和會陰5秒,再舒張5秒,連續進行5分鐘,每日2~3次。縮肛時吸氣並稍屏氣閉嘴,意守丹田;放鬆舒張時,慢慢呼氣。

(2)仰臥屈膝,抬頭,右手伸到左膝,然後鬆弛復原;再屈膝,抬頭,左手伸到右膝,鬆弛復原,如此反覆練10~15次,每日可練2次。

(3)仰臥,向內收縮腹部,並將臀部緊縮,持續5秒,然後放鬆,再重複做。連續練習5分鐘,每日2~3次。

(4)坐位深呼吸法:深吸氣時緊縮臀部和肛門;呼氣時鬆弛。如此隨深呼吸連續做10~30次;或站立收腹縮肛,然後放鬆,再收腹縮肛,反覆練習10~30次;或步行時也可有意做縮肛運動。

13.患者做什麼運動對治療便祕效果最好?有什麼注意事項?

便祕是現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經常轉動腰部能治療便祕。每日做1~3次,清晨鍛鍊最好,睡前和飯後不宜,一般連續做10~15日即可見效。

具體方法:兩足分立,呈八字形,足距略寬於肩,兩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兩手叉腰,目視前方,肩膀放鬆,呼吸自然。以小腹部的轉動為主,以肚臍為軸心,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平轉,連續做小幅度圓周運動。

練習初期,運動量不宜大,每次各轉30~50圈即可。然後根據身體情況和症狀輕重,慢慢增加轉動圈數,並提高速度,圈數可增到200~300圈,時間為15分鐘左右。轉腰時動作宜和緩、連貫,重點要放在腰部和腹部。

患有便祕的人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的體育鍛煉來徹底治癒便祕疾病,讓便祕不在影響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平時也要儘量避免熬夜和飲用過多的咖啡和刺激性食物,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便祕疾病的發生。

14.便祕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護理?

(1)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

(2)保證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攝入。

(3)進行適當的運動。

(4)提供隱蔽環境。

(5)協助患者採取最佳的排便姿勢,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內壓。

(6)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順結腸走行方向作環行按摩,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7)指導或協助患者正確使用簡易通便法,如使用開塞露、甘油栓等。

(8)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緩瀉劑,但應告之患者長期使用緩瀉劑的危害,即會使腸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患者對藥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賴。

(9)必要時予以灌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