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內科 主治醫師 何振
前言

當一個人患了疾病,在他看醫生時,醫生和患者討論治療方案時,首先要明白的是:我們的治療目標是什麼?醫學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治癒所有的疾病,醫學領域中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所以有時醫生會無奈地發出“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的感嘆。因此,現代醫學的三大目標是:治癒疾病、延長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不幸的是,在我國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癌症患者在初次就醫時多已處於晚期,多數患者已經失去根治性手術、化療或放療的機會,這時面對著不可治癒的疾病,如何讓患者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精彩,活得有尊嚴,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姑息治療的問題。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何振

姑息治療,就是通過緩解疼痛和控制症狀,以及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援,使患者達到最佳生存質量,是目前癌症控制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將腫瘤防控工作的“腫瘤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項任務,改為“腫瘤預防、早期診斷、綜合治療、姑息治療”的四項任務,將姑息治療列入解決癌症問題的四個重點工作之一,並將癌症疼痛的控制作為推動姑息治療的切入點。

去年的11月,一位80後女孩的去世,激起了網路與媒體的廣泛關注,她就是漫畫作品<滾蛋吧,腫瘤君>的作者熊頓,她以堅強樂觀的心態,以漫畫形式記述了她一年多的抗癌經歷,雖終遺憾逝去,但她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那麼精彩,有力地詮釋了現代姑息治療的精髓。

近代姑息治療的理念始於西方,1940年英國醫生開始嘗試用止痛藥治療病人,給予人道主義的醫療照護,取得了較好的醫療效果和社會效應。1964年,在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臨終關懷醫院,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療相結合來治療晚期病人(主要是晚期癌症患者),此後世界各國紛紛效仿。1982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在全世界推廣癌症三階梯止痛原則,推動各國對癌症綜合治療中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認識。2005年10月8日在“臨終關懷之聲”與世界各地的“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學會”的聯合倡導下,誕生了第一個“世界臨終關懷及姑息治療日”,呼喚社會各界對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的理解和支援。

相對而言,我國癌症姑息治療事業起步相對較晚,著名腫瘤學家安徽省腫瘤醫院李同度教授於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個社會問題”,於1987年自籌資金籌建了的安徽腫瘤康復醫院,收治晚期癌症患者,推廣癌症姑息治療理念。隨後上海、北京、廣州、天津等地也紛紛成立了終末期癌症患者關懷治療機構。1994年8月,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隨後省市級癌症康復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及癌症止痛委員會也相繼成立,我國姑息醫學事業有了蓬勃的發展。 

姑息治療注意事項

其一:儘早治療。即姑息治療應儘早地用於癌症治療的早期。如果控制癌症進展的治療無效,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時姑息治療應成為主要治療。

姑息治療應該結合到腫瘤綜合治療中,作為常規治療的一部分,為每一位有姑息治療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務。根據惡性腫瘤的發展,姑息治療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患者的一般情況較好,剛剛開始治療,抗癌治療應與姑息治療相結合。第二階段:抗癌治療可能不再獲益時,應以姑息性治療為主。第三階段:預期生存時間僅有幾周至幾天,處於癌症終末期,應為癌症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治療及善終服務。醫患雙方應共同努力保障姑息治療貫穿於癌症治療全過程,確保抗癌治療合理、受益。

其二:聯合治療。 姑息治療與其他腫瘤治療手段相結合。手術、化療、放療等主要針對腫瘤治療,會帶來一些相關的健康問題,在醫學上稱為併發症或副作用。臨床上晚期腫瘤患者,這些治療手段並不能使之達到治癒,也不一定能延長生存期。此時醫患雙方應權衡利弊,考慮其可能帶來的益處及痛苦,應以改善生活質量為首要目的,來決定治療策略。

中西醫結合腫瘤姑息治療,以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模式為指導,科學融入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理念,整合中西醫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狀。如在化療中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及腹瀉,中醫藥可以減輕這些不良反應,使化療能夠順利進行。

如果腫瘤患者是老年人,並且有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或者是腦中風後遺症等較為嚴重的合併症,他們的治療與患有單純腫瘤的病人在總的治療原則上有很大不同,不僅僅是治療“腫瘤”這個疾病,而是要治療一個“人” ,對於老年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應充分考慮患者的風險和受益,並對患者伴隨疾病給予恰當、必要地治療,這就需要多學科合作,不僅僅需要腫瘤學家,更需要心內科、神經內科、糖尿病學、呼吸病學等方面的專科醫師,組成一個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團隊,鄭州人民醫院老年病科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內少有的成功模式。給多種疾病並存的老年病人,尤其是老年腫瘤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務。

其三:緩解疼痛。緩解疼痛和其他令人痛苦的症狀。癌症患者面臨的生理問題,主要有:疼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傷口潰瘍、腹脹、水腫、便祕、失眠。它們有的與疾病有關,也有與治療相關的。臨床實踐證明,治療開始就對這些痛苦症狀及時控制,病人獲益更大,醫患雙方應共同關注。

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醫生應當儘快為癌痛病人解除疼痛。病人及其家屬也有權力要求醫生施行充分止疼。

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的疼痛“三階梯”治療,是根據癌痛的輕、中、重三種程度,對其分別採取不同的用藥方案進行治療。目前,國際公認的癌症止痛的首選藥物是阿片類製劑。但是由於許多醫生和衛生管理者的認識和分工錯位,我國是世界上對麻醉品處方和使用管理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也是100多個有統計的國家中,麻醉品人均使用量最低,用藥結構最不合理的幾個國家之一;在病人需要用強阿片藥物時也不敢開處方,怕負責任,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醫用嗎啡消耗從1984年的4kg增加到2010年的971kg。

通過規範用藥,75%~80%的癌痛病人可以緩解疼痛。餘下口服藥物無法止痛的病人,醫生還可以根據癌痛患者疼痛不同部位、疼痛性質、疼痛程度、病情而設計個體化治療方案,如配合化療、放療、手術、椎管內和腦室內注藥技術、神經阻滯技術、患者自控鎮痛技術、皮下埋藏植入泵技術等。

患者和家屬應該明白,止痛治療是不會加重病情的,止痛治療是癌痛病人的首選治療。我們不能想象,一個痛不欲生的癌痛病人怎麼能夠平靜地接受放化療和其它治療。只有疼痛控制了,感覺舒適了,病人才有條件得到充分的抗癌治療。醫生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個得到充分止痛的癌症病人,病情發展往往較慢。

其四:心理支援。關注癌症患者的心理社會問題。癌症治療有別於其他疾病治療。由於癌症發病原因和治療機制的複雜性,使你無法預計自己的治療時間和支出額度。所有的投入都是不確定的。即便實施了全面的常規治療,也無法保證癌症病人就能痊癒或好轉。

對患者而言,在患病初期得到及時合理的常規治療(手術、化療、放療、中醫藥、免疫)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漫長和複雜的癌症治療與康復過程裡,這僅僅是開始。後面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任何企圖單純依靠常規治療去解決癌症所有問題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幼稚的和冒險的。

晚期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療中,首先要有效控制疼痛等症狀,讓病人的身體舒適,來自親人、朋友及社會的關心可使患者感覺生活有價值、有信心與勇氣;進而協助患者發現自己的責任、使命與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有力量面對一切苦難甚至死亡,積極樂觀地生活。這種軀體、心靈的全面照顧,讓患者達到身心平安,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其五:臨終關懷。正確認識死亡,將死亡視為一個正常過程。死亡是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必經歷程,有生必有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生存質量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臨終關懷這種完整照顧的特殊服務。人們提倡優生,重視優活,卻忽視優死。通過進行死亡教育,使人們客觀地面對死亡,有意識地提高人生之旅最後階段的質量,以坦然無憾的心情告別人生。

全人類都一致希望能夠在無痛苦、安詳的氣氛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能夠在與病痛鬥爭的生命歲月中,過得更充實、更有尊嚴。臨終關懷,不僅減輕了患者身體上的極端痛苦,最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心靈上的撫慰與支援,提高了生活質量,讓他們得以有尊嚴的平安辭世。一位臨終關懷專家認為“人在臨死前精神上的痛苦遠遠大於肉體”。因此,在患者臨終時,最重要的是給予其心靈上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真情,平靜安詳的度過生命最後的旅程。

結語

過去,公眾及學者針對腫瘤領域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根治性治療,而對於終末期腫瘤患者,大多采取忽視的態度,更有甚者乾脆放棄這部分患者。對於晚期癌症患者,醫患雙方似乎都希望治癒所有患者,然而事與願違,大部分患者的治療以失敗告終。發起於20世紀40年代的姑息治療,以關注病情複雜的晚期癌症患者、終末期癌症患者為出發點,逐步發展成為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

腫瘤患者應遵循這樣的治療過程。第一步,在多學科綜合性腫瘤治療中心,進行全面評估、正確診斷;第二步,進行綜合治療;第三步,患者疾病穩定,制定好後續治療計劃,在基層醫院進行定期隨訪檢查、注射某些毒性不太強的化療藥物或處理某些基本症狀。對於腫瘤患者,尤其是終末期癌症患者,更應注重在醫療中加入人文關懷。只有解決了患者的軀體痛苦和精神痛苦,才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以往,患者及家屬常認為使用止痛藥易上癮,故不願使用此類藥物,但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發現醫用成癮率佔0.03%,加上慢性癌痛主要用控緩釋製劑及臨床監控,發生率會更低。醫生應教育患者及家屬糾正此種誤解。減輕患者症狀、解決患者困難並撫平患者的精神痛苦,是每個醫生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