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內科 副主任醫師 呂慧芳

生與死同時存在,相伴相隨,構成人生命的全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追求生命的價值,提高生存的質量逐步成為人們新的選擇。人們在提倡“優生、優育、優活”的同時,也倡導“優死”,特別是對於患晚期癌症的病友們來說,如何正確面對生與死,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呂慧芳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00萬人新患癌症,約有140萬人死於癌症,癌症死亡已佔疾病死因首位。50%-80%癌症病患有疼痛,晚期更高達60%-90%。疼痛不僅限制癌症患者活動、食慾減少、影響睡眠,當疼痛加劇時,還可能產生焦慮、抑鬱、多疑、自卑、厭世等心理。如何使他們無痛苦、有尊嚴地離世,如何使他們及家屬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勇敢面對現實,接受死亡,顯得尤為重要。一位資深腫瘤醫生曾經說過: 我們不一定能讓病者活得很長,但我們可以幫他們把生活的路走得很寬,這是一名醫者對他們的承諾,也是醫者的無奈。

如何使晚期癌症患者正確面對生與死,如何幫助其走好人生最後一程,是醫護人員、家屬和全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我們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為他們提供精神心理的支援及軀體的照顧,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和真愛。對臨終患者,儘管一些積極的搶救措施,如心肺復甦、氣管切開、氣管插管、除顫等措施,能夠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命,但生活質量極差。這樣做,不僅增加病人痛苦,而且明顯增加了家庭負擔。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天或最後幾小時,高質量的生活遠比活著重要。

 

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死亡觀

 

死亡並可怕,死亡不僅意味著對生命的否定,而且意味著對生命的肯定。正如西漢司馬遷提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我國,“優生”已經深入人心,“優死”則還有些陌生。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追求生命的價值,提高生存的質量逐步成為人們新的選擇。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也突出強調“以人為本”,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醫療服務。特別是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死亡應該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進而更加珍惜生命,在剩下的時間裡,能夠過得更健康,更豐富多彩,更有意義,在死亡來臨的那一刻,能夠坦然面對,使自己既有一個美好幸福的一生,同時又有一個幸福的安樂之死。

 

把姑息治療作為減輕痛苦的重要手段

 

對於一名晚期癌症患者來說,治療的目的已經不是治癒,而是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延長生存,簡而言之,如何讓他們活得更長,活得更好。因此,對於疾病進展的患者,腫瘤相關症狀和併發症逐漸增多,疼痛、呼吸困難、厭食、惡液質、噁心及嘔吐、便祕、惡性腸梗阻、疲勞、睡眠障礙、瞻妄等成為患者的常見症狀,不能耐受常規的放、化療及手術等抗腫瘤治療,對腫瘤及引起的併發症要給予姑息治療,包括: 姑息性手術、姑息性區域性放療及併發症的處理。

積極關注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最不容忽視。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徵主要包括焦慮、孤獨、恐懼絕望,最終認可接受。幫助癌症患者正確認識和理解死亡,減少痛苦,顯得至關重要。應根據他們的心理分期和個體差異,在恰當的時機提供恰當的幫助。在否認期要以和藹的態度耐心聽取他們的訴說,理解幫助他們,讓他們感覺到關心和照顧;在憤怒期要允許他們情感發洩;對無端的斥責、怒吼,要儘量忍耐、諒解、同情,避免和他們爭辯;在協議期要盡最大的可能減輕他們痛苦;在抑鬱期要給予安慰,並加強陪護,使他們將抑鬱的感受發洩出來,通過引導讓他們儘量放鬆,促進交流,從而瞭解其真正需求,給予最大滿足;在接受期應尊重他們,不強迫與其交談,加強基礎護理,讓其在無可逃避的死亡面前也能感悟到“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深邃魅力。

全面重視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 6個月或更少)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醫院或家庭醫療及護理,以減輕其疾病的症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形式。其目的在於減輕臨終患者的心理負擔, 讓患者在人生的最後歲月中,能在充滿溫情的氛圍中,安詳、寧靜、無痛苦、舒適且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這就需要醫生、護士、患者家屬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