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外科 主治醫師 劉延華

  瓣膜置換術幾十年來已經挽救了數以十萬記的患者,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瓣膜置換手術後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然而,機械瓣膜術後需要終身口服華法林來抗凝,主要是預防人工機械瓣膜血栓形成,已避免其導致的瓣膜失靈和脫落栓塞。

  然而抗凝不當導致的出血與栓塞是瓣膜置換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其中顱內出血史最危險、最嚴重的,發生率約1%/病人年,佔自發性腦出血的10-12%,病死率可超過50%。

  診斷:

  對於正在口服抗凝劑的患者,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疼、噁心、嘔吐、意識障礙、偏癱、偏盲等症狀,一定要高度懷疑顱內出血,而確診則需要CT、MRI等檢查。

  治療:

  時間就是生命,因其發展迅速,24小時內死亡率高,故一旦確診,立即需停用抗凝藥,並且應用拮抗藥物,例如維生素K1,凝血酶原複合物等,多數患者可在數小時內凝血功能即可恢復正常。如出血較多,神經系統症狀持續惡化,則需要神經外科的支援,行開顱手術或穿刺引流術。

  何時開始繼續抗凝?

  出血停止後,患者必然要面對這樣一個困境,不吃抗凝藥則可能導致人工瓣膜失靈、血栓脫落栓塞等,繼續抗凝則有可能會再次導致顱內出血。怎麼來平衡顱內出血和瓣膜血栓這個問題呢?

  這個問題其實同樣在困擾著我們醫生同志們,幾十年來國內外的醫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雖然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指南出臺,但多數研究的結果還是比較一致的。其中有一個來自印度新德里的Chandra D醫生,他分析了80餘篇相關的文章,結果就是,顱內出血後中止抗凝的時間是7-14天,此後再恢復抗凝,這樣瓣膜血栓的可能性和顱內出血的可能性都是很低的。

  抗凝的強度:

  中國人抗凝治療的出血概率遠遠高於栓塞的概率,且顱內出血的死亡率及風險也遠高於血栓所致的腦栓塞,所以,建議中國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採用低強度的抗凝,比如講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保持在1.5-2.0。

  我的一個病人上個月及遭遇了顱內出血,還好出血量少,保守治療即痊癒,再此祝福他,並將此文獻給所有接受瓣膜置換並正在進行抗凝治療的人們,祝你們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