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李曉召

  1、分型

  傳統主動脈夾層分型方法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Debakey將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分為三型:I型,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起源於升主動脈並累及腹主動脈;II型,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侷限於升主動脈;III型,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起源於胸降主動脈,向下未累及腹主動脈者稱為IIIA,累及腹主動脈者稱為IIIB。

  Stanford大學的Daily等將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分為兩型:無論夾層起源於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動脈者稱為A型;夾層起源於胸降主動脈且未累及升主動脈者稱為B型。StanfordA型相當於DebakeyI型和II型,StanfordB型相當於DebakeyIII型。本指南認為Stanford分型更為簡潔實用。

  2、分級

  主動脈壁黏膜下出血,或壁間血腫形成,以及主動脈壁硬化斑塊的潰瘍形成,可能是夾層形成的早期階段,或者是夾層的一種亞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主動脈夾層的5級分類方法。

  1級(典型的主動脈夾層,有破裂撕脫的內膜片將主動脈分為真假兩腔)

  主動脈夾層發病的特徵性病理改變是主動脈內中膜撕裂(通常撕裂位於中外膜之間),將主動脈管腔分為真假兩個腔,由於兩腔壓力不同,假腔常大於真腔,真假腔經內膜的破裂口相交通。然而在有些主動脈夾層患者中並未發現內膜破裂口,這在臨床上不常見,但屍檢報告有4%~12%未發現內膜破裂口。夾層病變可從內膜破裂口開始向近端或遠端發展,病變累及主動脈的分支時可導致相應併發症的發生。

  2級(主動脈中膜變性,有內膜下血腫形成或內膜下出血)

  主動脈壁內血腫形成可能是主動脈中層變性後的早期表現,主動脈外膜和內膜的彈性係數不同可能是主動脈壁內出血的另一原因,出血的血管可能是主動脈壁內的滋養動脈。影像學檢查中發現2級夾層約佔夾層的10%~30%。2級夾層又可分為兩個亞型。

  A亞型表現為主動脈內壁光滑,主動脈直徑不超過3.5cm,主動脈壁厚不超過0.5cm.在超聲檢查中約1/3的該型患者可發現主動脈壁內低迴聲區,低迴聲取內無血流訊號,血腫的平均長度約11cm。B亞型發生於主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主動脈內壁有粗糙的粥樣斑塊及鈣化區,主動脈直徑超過3.5cm,主動脈壁厚平均約1.3cm,約70%的該型患者可在超聲檢查中發現低迴聲區。

  該型病變發生於降主動脈的機率大於發生於升主動脈的機率。隨訪資料證實主動脈壁內血腫形成或出血的患者中28%~47%會發展為主動脈夾層,21%~47%的患者發生主動脈破裂,10%的患者可以自愈。

  3級(侷限與內膜破裂口附近的小面積偏心性主動脈壁腫脹)

  指微小的主動脈壁內膜破損且有附壁血栓形成,這種病變在隨訪中發現有兩種預後,如果破損疤痕癒合則稱為不完全的微小夾層,如果破損擴大血流進入已經破壞的中膜則形成典型夾層。

  4級(主動脈附壁斑塊破裂形成的主動脈壁潰瘍)

  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潰瘍在CTA、MRA、腔內超聲等檢查中均可清楚的發現,這種病變主要影響降主動脈和腹主動脈,一般較侷限且不影響主動脈的主要分支,潰瘍病變的持續發展可導致主動脈破裂、假性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形成。

  5級(醫源性或創傷性的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的鈍性創傷、心導管檢查、主動脈球囊反搏、主動脈鉗夾阻斷等可引起主動脈夾層,導管操作造成的夾層常為逆行撕裂,隨訪中常發現夾層逐漸縮小至完全血栓形成,多數不需要手術治療。

  3、分期

  發病14天之內稱為急性期,慢性期的標準是急性發病14天后或體檢中偶然發現的無症狀主動脈夾層。

  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可見各型、各級主動脈夾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