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苗相波

  在傳統的觀念裡咳嗽多是呼吸系統疾病引起,久治不愈的咳嗽常以氣管炎或咽炎治療,不少的患者曾誤診為“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或"咽炎"等,有人統計平均誤診時間為5年,最長者達20年以上。

  許多病人常年經受慢性咳嗽的困擾,反覆使用各種檢查,用盡了各種抗生素,仍然治療無效,造成極大的醫療資源浪費,同時帶給病人身體的痛苦和經濟上的壓力。大量難以治癒的咳嗽患者也長期困惑著臨床醫生。

  事實上咳嗽涉及呼吸系統的不同部位:如鼻、咽喉氣管、肺、胃等;也涉及到不同的系統,如: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因此臨床各科都會遇到咳嗽的診治問題、咳嗽產生的原因也是非常複雜的,除了常見的感染和炎症因素,另外過敏、返流及藥源性也是重要而不可忽視的因素。由於上述複雜情況,治療應該是多途徑,多方面的,單純地使用抗生素難以取得良好的療效。

  慢性咳嗽病因複雜,因此需要全面、準確收集病史和體格檢查,並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痰液檢查,CT和HRCT檢查,肺量計檢查,彌散功能檢查和放射核素檢查等。但需要掌握指徵的合理性和時機選擇的適當性。

  病因診斷是慢性咳嗽診治的關鍵,在診斷中可遵循的主要思路是:

  (1)重視病史,包括耳鼻喉和消化系統檢查。具有鼻癢、鼻分泌物、打噴嚏或鼻後滴流感等鼻部症狀者,應考慮鼻炎/鼻竇炎。特別患有高血壓病患者服用一些抗高血壓藥引起的咳嗽、應詳細詢問病史;

  (2)根據病史選擇有關檢查,檢查由簡單到複雜,先常見病,後少見病,降低患者的診斷成本。

  診斷和治療兩者應同步或順序進行。由於嗜酸性細胞性氣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首要病因,誘導痰檢查是診斷EB的重要方法,無需昂貴的儀器和複雜的技術,同時BHR是診斷CVA的重要標準,亦是與EB鑑別的主要標準,故我們將誘導痰、肺通氣功能和氣道激發試驗列為首要檢查專案。

  CT、纖支鏡、鼻咽鏡等檢查患者不易接受,價格較為昂貴,對常見病因診斷價值相對較小,故將這些檢查列為二線檢查。

  (3)如患者經濟條件或醫院裝置條件有限時,可根據臨床特徵進行診斷性治療。如有明顯夜間咳嗽,高度懷疑咳嗽變異型哮喘(CVA)。進食誘發咳嗽或進食後咳嗽加重,伴有反流相關症狀者,可按GERC進行治療。

  咳嗽的常見病因有:

  急性咳嗽:

  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氣管炎、急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等。

  亞急性咳嗽:

  最常見原因是感冒後咳嗽、細菌性鼻竇炎、哮喘等。

  慢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鼻後滴流綜合徵(PNDs)、

  其他慢性咳嗽原因:慢性支氣管炎(ChB),支氣管擴張症,變應性咳嗽,支氣管內膜結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誘發的咳嗽,心理性咳嗽、

  咳嗽的具體診斷步驟為:

  (1)詢問病史和體檢。特別要詢問環境情況、是否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抗高血壓藥)和咳嗽前有否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

  (2)胸部X線檢查。慢性咳嗽者要常規作X線胸片檢查,以排除肺部其他病變。

  (3)肺功能檢查。根據病情可選擇作通氣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和支氣管激發試驗。

  (4)誘導痰檢查以診斷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B)等。

  (5)鼻竇X線片或CT檢查以及鼻咽鏡檢查或纖維鼻咽喉鏡檢查。主要診斷鼻炎、鼻竇炎,咽喉疾病。

  (6)24h食管pH值監測。擬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時可做此項檢查。

  (7)懷疑變應性咳嗽者,可行過敏原皮試、血清IgE測定和咳嗽激發試驗。

  (8)通過上述檢查仍不能確診或經過診斷性治療咳嗽仍未緩解者,應進行高解析度CT、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以除外氣道內病變(如長期誤診的異物)和肺部其他病變等。

  (9)若各項檢查均正常,在排除上述器質性病變誘發的咳嗽後,才可考慮心理性咳嗽的診斷。

  咳嗽治療原則:

  (1)首先要明確診斷,對因治療;

  (2)對因治療不能即刻見效時,需要對症治療,控制咳嗽症狀,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診斷條件不足時,進行診斷性治療以明確診斷。

  咳嗽的特異性治療:治療咳嗽,特別是慢性咳嗽,明確病因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針對慢性咳嗽的不同病因,需給予特異性治療。

  咳嗽的非特異性治療:ACCP建議選擇非成癮性鎮咳藥物,如右美沙芬,值得參考。

  常用止咳藥物:

  1、依賴性鎮咳藥

  (1)可待因(codeine):直接抑制延腦中樞,止咳作用強而迅速,同時亦有鎮痛和鎮靜作用。可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劇烈乾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乾咳。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次15~30mg,每天量可為30~90mg。

  (2)福爾可定(pholcodine):作用與可待因相似,但成癮性較之為弱。口服每次5~10mg

  2、非依賴性鎮咳藥

  (1)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右美沙芬為目前應用最多的非依賴型中樞鎮咳藥之一,它作用於中樞及外周的Sigma受體,鎮咳作用與可待因相似或較強,但無鎮痛或催眠作用,治療量對呼吸中樞無抑制作用,不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右美沙芬是取代可待因的一種安全性較高的鎮咳藥。

  1998年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頒佈的咳嗽指南指出右美沙芬是具有I級證據的有效的鎮咳藥。主要用於乾咳,適用於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咽喉炎、肺結核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時的咳嗽。多種非處方性複方鎮咳藥物均含有本品。口服每次15~30mg,每天3~4次。口服吸收良好,服藥10~30分鐘起效。

  (2)噴托維林(pentoxyverine):國內使用較久的鎮咳藥,作用強度為可待因的1/3,同時具有抗驚厥和解痙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應慎用。口服每次25mg,每天3次。

  (3)右啡烷(dextrophan):右美沙芬的代謝產物,患者的耐受性好。

  3、外周性鎮咳藥

  (1)苯丙派林(benproperine):非麻醉性鎮咳藥,作用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傳入神經,亦可抑制咳嗽中樞。口服每次20~40mg,每天3次。

  (2)莫吉司坦(moguistenine):非麻醉性鎮咳藥,作用較強。口服每次100mg,每天3次。

  (3)那可丁(narcodine):為阿片所含的異琳類生物鹼,作用與可待因相當。口服每次15~30mg,每天3~4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