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副主任醫師 於秀芝

  肛門直腸瘻簡稱肛瘻,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後,膿腔逐漸縮小而形成的瘻道。肛瘻是常見病、多發病,在我國發病約佔肛門直腸疾病的1.67%~3.6%,其患病率佔肛腸疾病的10%~20%,佔外科疾病的6%左右。發病年齡以20~40歲青壯年為主,嬰幼兒發病者也不少見,男性嬰兒明顯多於女性嬰兒,其比率為5:1。

  一、肛瘻的症狀

  1、流膿肛瘻的主要症狀,膿液多少與瘻管長短和多少有關,時有時無,由於膿性分泌物不斷反覆流出,患者常感到肛門處溼潤、內褲不淨。

  2、疼痛瘻管通暢無炎症時常不感疼痛,只感覺局部發脹和不適,行走時加重。當瘻管感染或膿液排出不暢而腫脹發炎時,可引起疼痛。內瘻時常感到直腸下部和肛門部灼熱不適,排糞時感到疼痛。

  3、瘙癢由於膿液不斷刺激肛周面板,常感覺瘙癢,肛周潮溼不適,面板變色、表皮脫落,纖維組織增生和增厚,有時形成溼疹。

  4、排便不暢 複雜性肛瘻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門直腸周圍形成大的纖維化瘢痕或環狀的條索,影響肛門的舒張和閉合,大便時感到困難,有便意不盡的感覺。

  5、全身症狀急性炎症期和複雜性肛瘻反覆發作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或伴有消瘦、貧血、體虛等長期慢性消耗症狀。

  二、肛瘻診斷

  1、肛門指診:在肛門周圍、肛管及直腸下端進行觸診,根據手感來判斷觸痛、硬結、索狀物及凹陷等與肛瘻的關係,藉以判斷肛瘻管的走行及內口。

  2、探針檢查:用探針從瘻外口伸入瘻管,食指伸入肛管,多數探針可在齒線處的內口穿出。對瘻道彎曲者,探針多不能順利穿過,切忌用力過猛,使探針穿破瘻管壁,造成新的感染。

  3、美藍標記:將一塊適中的紗布放置於肛門內,而後將5%的亞甲藍水溶液由外口注入瘻管,然後輕輕將紗布拉出,觀察內口的位置。爾後,用窺器擴開肛門,在齒狀線附近,著色最顯著處,以肛竇鉤或探針探查,多數可發現內口。

  4、診斷肛瘻的其他方法:如X線檢查、肛門直腸腔內B超、磁共振成像、螺旋CT、肛管壓力測定等檢查方法。

 三、治療方式

 目前治癒肛瘻的唯一方法是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方式有:肛瘻切除術、肛瘻切除縫合、肛瘻切開掛線術、肛瘻切開掛線部分曠置術等。

  四、術後注意事項

  手術後傷口的處理和護理關係到手術的成敗,所以非常重要。

  1、要注意區域性清潔:術後每日坐浴,對初次坐浴的病人要觀察有無不適;每日更換敷料。

  2、肛瘻掛線術後病人,應注意橡膠條是否過 鬆或過緊,根據情況作適當調整。

  3、肛瘻切開術後48~72小時內,觀察傷口外面敷料,檢查傷口引流情況.傷口癒合的後期,要注意肛管內創面,每隔數日行直腸指診擴張肛管,防粘連。

  4、術後排尿困難腹脹,可聽流水聲等方法誘導,術後便祕可服緩瀉藥物。

  五、預防肛瘻疾病的措施有:

  (1)防治便祕和腹瀉,對預防肛周膿腫和肛瘻形成有重要意義。

  (2)及時治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避免發展成肛周膿腫和肛瘻。

  (3)積極治療可引起肛周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克隆氏病、潰瘍性大腸炎、腸結核等。

  (4)如肛門灼熱不適,有下墜感,要及時診治。

  (5)建立正常的生活內容(膳食平衡),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清潔,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