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楊一民

  經過不斷的科普,網友們現在都知道全球廣泛使用的退燒藥就兩種了,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而且對乙醯氨基酚由於臨床使用時間長,安全性高而作為首選退燒藥。因為對乙醯氨基酚有口服和栓劑兩種不同的劑型,所以經常有網友問我這樣的問題:“對乙醯氨基酚可以有栓劑直腸給藥為什麼還要有口服的劑型呢?栓劑不是應該比口服的副作用小嗎,不是說不傷肝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比較一下口服和栓劑在吸收和代謝上的區別。

  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腸,進入全身血液迴圈之前會先經過門靜脈到達肝臟(參考配圖),第一次經過肝臟時大部分藥物被代謝滅活,使得進入全身起作用的藥量減少。栓劑吸收的部位在直腸,通過兩條路徑進入全身血液迴圈:如果塞藥部位較深(距肛門口約6cm),藥物進入全身血液迴圈前也要先經門靜脈到達肝臟,大部分被滅活,這和口服藥物一樣。如果塞藥部位較淺(距肛門口約2cm),藥物主要通過直腸下靜脈和肛門靜脈→髂內靜脈→下腔靜脈進入全身血液迴圈,不經過門靜脈,也就不經過肝臟。以上說的只是吸收階段。吸收進入全身血液迴圈後,藥物會到達作用部位發揮藥效,之後還要通過血液迴圈送達肝臟被代謝滅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肝臟的解毒作用,在這一階段,口服吸收進來的藥和栓劑吸收的藥要走相同的代謝途徑,也就是說,通過栓劑吸收進來的藥物最終也需要肝臟代謝解毒,因此超出劑量或者過量使用栓劑同樣會傷肝。因此從安全性上講,栓劑和口服的區別並不大,副作用差不多,嚴格按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都是安全的,超劑量使用都會傷肝。

  臨床上治療兒童發燒,口服對乙醯氨基酚常常是首選的劑型,只有當兒童由於噁心、嘔吐、或者哭鬧等原因不能口服藥物時,才會使用栓劑作為替代。這是因為兒童使用退燒藥常常需要根據體重精確計算給藥量,口服溶液劑型可以精確量取藥量,而栓劑常常是125mg或者150mg等固定的劑量,不太容易針對個體體重精確給藥。

  我看到不少媽媽從網路上海淘國外的退熱栓,其實對乙醯氨基酚的栓劑國內有生產,可以在藥店買到,不必海淘。我一直主張藥品還是儘量在國內買,因為用藥之前需要把藥品說明書從頭到尾看一遍,這也是對孩子負責,而海淘回來的藥,說明書是用當地的語言寫的,很容易因為看不懂說明書而誤用。

  使用退燒藥的幾點小貼士:

  1、退燒藥只在兒童體溫大於38.5度以上時才考慮使用,低於38.5度不需要使用。打個比方,比如兒童今天早上發燒39度,給他用了一次藥,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沒有再燒,這種情況下不用為了預防反覆發燒而按說明書上說的“每4-6小時服藥一次”.

  2、使用退燒藥的同時也要保證兒童有足量的液體攝入。

  3、退燒藥按兒童體重給藥,不要按年齡給藥,因為相同年齡的兒童體重差別很大。

  4、不要叫醒睡著的兒童服藥,睡眠比吃退燒藥更重要

  5、吃退燒藥的同時不要合併使用咳嗽感冒藥,因為這類藥裡面常常含有相同的退熱成分,會在無意中導致兒童服用退燒藥過量中毒

  6、不要用湯勺等餐具估計需要服用的藥量,應該用量藥器或者帶刻度的針筒精確量取藥物。

  7、一定要把退燒藥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草莓或者香橙味等口味的退燒藥對生病中的兒童也還是有吸引力的,臨床上經常能看到兒童自己把藥當飲料喝而中毒的例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