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治醫師 谷永革

  正確認識引經藥

  1、要認識引經藥,首先必須區分 歸經與引經歸經:中醫藥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疾病狀態下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可產生選擇影響,因此提出了歸經的概念。歸經是指中藥對人體某個部分的選擇作用。如同為瀉火藥,瀉心火選黃連;瀉肺火選黃芩;瀉肝火選龍膽草;瀉腎火選知母;瀉小腸火選木通;瀉胃火選石膏. 引經:引經是某藥將其他藥引人特定經脈。中藥處方講究君臣佐使,引經藥一般情況下是指方劑中的使藥。在中藥複方中能將本來不歸或不主歸疾病所在某髒經絡的藥物引人該髒該經,發揮治療作用的藥物稱為引經藥。引經藥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於西藥所說的藥物載體。臨床上正確使用引經藥,常療效顯著。

  2、引經藥主要作用:

  一、引藥上行:具有代表性的藥物:桔梗。 如參苓白朮散:借桔梗載諸藥上浮,引歸於肺,益肺利氣,借肺之布精而養全身。人蔘、白朮、益氣健脾;養胃和中,茯苓、甘草 、砂仁、山藥、扁豆補脾胃培土生金。苡仁、蓮子肉健脾祛溼(健脾補肺),桔梗 載藥上行,宣肺利氣諸藥入於肺補肺。

  再如血府逐瘀湯以桔梗載眾祛瘀之品上行 ,以除胸中之瘀

  二、引藥下行:

  牛膝可作為身體下部疾病的引經藥使用,臨床上治療多發性神經根炎、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無力等症,常隨方加用,療效很好。旋覆花是治療呃逆上氣的一味“引藥下行”之品,臨床有“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之說。

  三 、引藥入病所:

  如桑枝引諸藥達臂與手指,羌活引諸藥達上肢,獨活引諸藥達下肢,少陽頭痛專柴胡,巔頂頭痛用藁本,太陰頭痛選蒼朮等。

  四、引氣上升:

  升麻、柴胡在補中益氣湯中引清氣上升,使該方顯益氣升提之功。如果去除升麻、柴胡,該方只有補益氣血之功,而不能益氣升提、升舉下陷之臟器。《本草綱目》說:“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

  五 、引火歸元:如金匱腎氣丸中的肉桂

  六、 引血下行:鎮肝熄風湯重用牛膝為君

  七 、引邪外達:柴胡可開邪熱內閉,使氣從內達外

  八 、引邪下行: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熱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熱下行作用。

  3、十二經常見引經藥

  手少陰心經:黃連、細辛

  手太陰肺經:桔梗、蔥白、升麻、白芷 手厥陰心包經: 柴胡、丹皮

  手太陽小腸經:藁本、黃柏

  手陽明大腸經:白芷、升麻、石膏

  手少陽三焦經:連翹、柴胡

  上焦:地骨皮

  中焦:青皮

  下焦:附子

  足太陰脾經:蒼朮、升麻、葛根、白芍

  足厥陰肝經:青皮、吳茱萸、川芎、柴胡

  足少陰腎經:獨活、肉桂(桂枝)細辛、知母

  足陽明胃經:白芷、升麻、葛根、石膏

  足太陽膀胱經:羌活

  足少陽膽經: 柴胡、青皮

  4、靈活應用引經藥,需注意

  一、引經作用,並非不變 炮製可改變藥物的效能,如土炒入脾,鹽炒入腎,醋制入肝,蜜制歸

  肺,酒炒上行。引經藥的引導作用隨炮製不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二、辨證使用,有的放矢 運用引經藥,應以辨證為前提,充分考慮其本身的藥性與功能,儘可能功能與導向統一,使藥效得以充分發揮。 如手少陰心經引經藥黃連與細辛,清心火時選黃連,通心陽時用細辛。再如痛瀉要方中的防風,既能引藥入脾,又能散肝鬱,舒脾氣,勝溼止瀉;龍膽瀉肝湯之柴胡,既能引藥入肝膽,又能舒暢肝膽。

  三 、重視功能,不拘引經

  臨床辨證用藥組方,重要的是看藥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強調某藥的引經作用。引經的作用雖然重要,但並非是必須的。因此,不能過分誇大引經藥的作用。

  四、不單使藥,亦可主藥 一般認為引經藥就只起“引經報使”的作用,似乎只是複方中的佐使藥。其

  實很多引經藥都可作為方劑中的主藥,既是君藥,也是使藥,如白虎湯中的石膏、葛根芩連湯中的葛根等。

  五、一藥可通數經 引經藥還可以通過手足同名經絡的表裡關係而互通,尤其是十二經引經藥。如柴胡

  一藥,可同為手足厥陰與手足少陰四經的引經藥。又如手足太陰、陽明經的引經藥,其中的升麻通入四經,白芷則兼入三經,石膏、葛根也兼入二經。

  5、面板病與引經藥:

  面板病與經絡辨證:頭項生瘡者,屬足太陽膀胱經;發於耳部的旋耳瘡與足少陰腎經有關;眼瞼部患牛皮癬者屬足厥陰肝經;發於口脣的皮損與足太陰脾經有關;而酒糟鼻則為手太陰肺經統屬;四肢外側分屬手足三陽經;四肢內側歸屬手足三陰經,周身皮膚髮生的皮損,均可由各經脈統屬。若皮損泛發,佈於數經所過之處,則以最初出現的皮損部位為主,參餘經共辨。大抵位在陽經部位的屬陽證者居多,位在陰經部位的屬陰證過半。陽經皮損一般易治易效,陰經皮損病多纏綿。面板病引經藥的使用前額為陽明經所屬,前額部位的皮損,宜加用陽明經藥―白芷、葛根等以引藥直達病所;項背部為太陽經所屬,項背部的皮損則應加用太陽經藥―羌活、防風等以引藥直達病所;頭之兩側為少陽經所屬,若皮損位於頭之兩側,則應加用少陽經引經藥如柴胡、川芎以疏肝利膽(肝與膽互為表裡); 位於人體上部的皮損應加一些輕清宜發之品,如防風、薄荷、桑葉等以助藥宜達膜理;同樣,位於人體下部的皮損亦應加一些引藥下行的藥,如牛膝、獨活、蘆根等。如帶狀皰疹,如果皮疹發生於面部和頸部,加用白芷,胸背部加用龍膽草,下腹部、下肢加用牛膝。

  6、醫家經驗

  餘土根治療AD重視引經藥的使用:對同樣的病區分不同證型分別施治。除根據辨證分型治療外,結合發病部位佐加引經藥加強療效,特別是皮損侷限化時,更應重視引經藥使用。如顏面部:黃芩、野菊花;腰背部:桑寄生、杜仲、續斷;胸背部:柴胡、茵陳;下肢:牛膝、木瓜;上肢:桑枝、薑黃;頭部:升麻、羌活、白芷、桑白皮;眼周:谷精草;耳部:柴胡、黃芩。

  趙炳南用引經藥經驗:

  頭部:藁本或川芎 ;面部:菊花、凌霄花;眼瞼部:谷精草 ; 眉稜骨:白芷;鼻部:辛夷花;耳輪:龍膽草;口脣;芡實 ;胸部:厚朴;腰部: 杜仲;背部:厚朴、杜仲;腹部:姜厚朴;乳房;橘皮、桑葉;肛門:防己、苦蔘 ;陰囊:車前子、龍膽草;女陰:蛇床子;上肢:片薑黃;下肢:木瓜、川牛膝、雞血藤;四肢:桑枝。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