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治未病中心 副主任醫師 楊愛群

  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所謂亞健康狀態,通俗的說,多指無臨床症狀和體徵,或者有病症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的資訊,處於一種機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低質與心理失衡狀態。一般來說,亞健康狀態由四大要素構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勞和虛弱狀態,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或疾病前狀態,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狀態,以及與年齡不相稱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狀態。

  “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黃帝內經》有日:“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纓、防患未然”的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