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郭旭

顱內腫瘤有時俗稱“腦腫瘤”,指的是位於顱骨包圍成的封閉的空腔(顱腔)之內的腫瘤。這類腫瘤主要是神經外科醫生治療的範疇。需要注意的是,顱內腫瘤不同於“頭部腫瘤”,“頭部”既包括顱腔,也包面部、眼部、口腔等顱腔外的空間,而顱腔外的空間大多數不是神經外科醫生的專業範圍,而是分屬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專業。

顱內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過,有些情況下,良性和惡性並不是涇渭分明,有些腫瘤介於良惡性之間,而有些良性腫瘤術後容易復發,酷似惡性腫瘤。所以,建議所有的腫瘤患者在手術或其他治療後定期複查,警惕腫瘤復發。

腫瘤的良惡性以及具體型別的確診依賴於“病理檢查”,指的是手術之後,切下來的腫瘤送到病理科這個地方,又專門的工作人員把腫瘤切成薄片並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腫瘤細胞的形態,依此對腫瘤的性質作出最終診斷,這就是所謂的“確診”。在未經手術治療的患者,醫生會根據CT或MRI片子給出一個初步的診斷,這是未經病理科確診的,只能稱為“臨床診斷”,大多數時候,臨床診斷和病理科的確診是大體相符的,但有些時候臨床診斷還是會有誤差,只有病理科的診斷才是最權威的。

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膠質瘤,也包括轉移癌、淋巴瘤、隨母細胞瘤等。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腦膜瘤,其次是垂體瘤,其他的有神經鞘瘤、血管母細胞瘤、脂肪瘤等。還有一些病變在名字上帶一個“瘤”字,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腫瘤,主要為先天性血管畸形,包括海綿狀血管瘤、動脈瘤等。另有一些“囊腫”類病變,如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蛛網膜囊腫等,大多也是先天性,一般生長很緩慢,但症狀上可能類似於腫瘤,所以治療方法和腫瘤相似。

從治療上講,惡性腫瘤一般需要手術加放療或化療,少數型別可不必放化療,良性腫瘤主要為手術治療,但良性腫瘤若僅是部分切除而沒全切除,則往往需要加上放療。

接下來簡要提幾個最常見的顱內腫瘤

(一)膠質瘤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也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佔所有顱內腫瘤的40-50%. 膠質瘤細分為很多型別,包括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等。這些具體的專業名詞患者們不必詳細瞭解,只需瞭解膠質瘤的分級。膠質瘤總體來說屬惡性腫瘤,但惡性的程度差別很大,根據惡性程度國際上劃分為1-4級,1級最良,4級最惡。從發病率來說,4級的最多見,3級次之,1級的最少見。

1級的膠質瘤包括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神經節細胞瘤等,如果手術切的乾淨,不必放化療,手術後可以很長時間不復發,預後較好。2級的膠質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等,手術後根據具體病情可能需要放療或化療,若手術能夠全切,5年生存率可達80%. 3級膠質瘤包括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間變性室管膜瘤等,惡性程度較高,手術後需要放療加化療。4級膠質瘤主要為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極高,預後很差,手術後需要放療加化療,患者手術後平均只能存活1-2年。

(二)轉移癌

轉移癌指的是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如肺癌、腸癌等)轉移到顱內的情況。對於晚期癌症的患者,顱內轉移很常見。總的治療原則是,若原發的癌症(肺癌等)經治療後控制穩定,除了頭部未再發現其他部位轉移,且顱內的轉移是單處而不是多處,這時候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後根據原發癌的具體型別考慮放化療,有希望獲得較好的預後,若不符合上述標準,往往只能放化療,預後較差。

但我們也遇到很多患者,全身狀態很好,沒有嚴重的症狀,頭部以外的檢查沒有發現哪裡長腫瘤,只有頭部發現了腫瘤,手術後病理診斷為轉移癌。這種情況下,病理科大多時候(少數除外)只能很籠統地給出“轉移癌”的診斷,無法精確判斷腫瘤到底是從哪轉移來的。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原發癌長得很小,沒引起症狀,在CT等片子上也看不出來,而腫瘤細胞早早就發生了轉移。這種情況比較糾結,由於沒有找到原發癌,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放化療,通常的做法是,手術後頻繁地進行全身檢查,直到發現發現原發癌長大到片子可以看到的程度,然後再治療原發癌。

(三)顱內淋巴瘤

淋巴瘤可發生在全身很多部位,這裡僅提顱內的淋巴瘤。根據病理檢查的結果,淋巴瘤可細分為型別,惡性程度有高有低。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根據具體的型別可加放療。這就遇上了一個難題:顱內淋巴瘤到底要不要手術?純粹理論上講,對於完全確診的淋巴瘤不需要手術,只需化療或加上放療,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未經手術未經病理檢查的“確診”幾乎不存在。從CT或MRI片子上看,淋巴瘤和膠質瘤的其他惡性腫瘤的表現非常相似,很難單純看片子來明確淋巴瘤,如果實際不是淋巴瘤而按淋巴瘤來化療,將嚴重延誤病情,而取得“確診”的手段只有手術及之後的病理檢查。因此,國際上公認的方法是:手術是要做的,但不要求全切腫瘤,取一點腫瘤能做病理檢查就夠,然後根據病理結果進行化療及放療。

(四)腦膜瘤

腦膜瘤絕大多數是良性腫瘤,但有極少一部分屬惡性。通俗地講,腦膜瘤是長在腦子的周邊“腦膜”上,裡面是腦子,外面是顱骨。根據具體的部位,可分為凸面腦膜瘤和顱底腦膜瘤。凸面腦膜瘤位於頭顱的表面的淺表部位,手術相對容易,而顱底腦膜瘤位於大腦底面,位置較深,手術難度較大。治療以手術為主,無需放化療,在少數情況下,腫瘤臨近重要的血管神經,手術難度很大,無法全切腫瘤,這時候就需要加用放療了。

(五)垂體瘤

垂體瘤是位於垂體部位的腫瘤,99%以上是良性。垂體是人的正常器官,直徑1-50px,位置很深,大概是鼻腔後部挨著腦子的部位。垂體的正常功能是產生泌乳素、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皮質激素等多種激素,調節人類多種生理功能。垂體瘤的症狀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腫瘤對周邊神經及腦組織的壓迫,包括看東西模糊、重影、頭痛等,另一方面是垂體激素分泌異常,包括乳房泌乳、性功能低下,面容改變、異常肥胖等。治療主要為經鼻孔的微創手術,少數體積較大的腫瘤需要開顱手術,對於泌乳素型垂體瘤,可考慮口服藥物治療。經鼻孔的微創手術又包括普通的顯微鏡手術及內鏡下手術,內鏡下手術是近年來開發出的新技術,是顯微鏡手術的“升級版”,微創效果更好,目前國內少數大型醫院已常規開展。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垂體瘤在良性腫瘤裡是複發率較高的,必須定期複查。

(六)神經鞘瘤

腦組織會發出一些“電線”狀的神經來控制人的生理功能,神經鞘瘤就是長在這些“電線”根部的良性腫瘤。顱內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瘤和三叉神經鞘瘤。主要症狀也是包括兩方面,一是對腦組織的壓迫,包括頭痛、嘔吐等,二是神經功能障礙,比如在聽神經瘤,有聽力減退及耳聾等,在三叉神經鞘瘤,有面部麻木或面部疼痛。治療依然是以手術為主,由於腫瘤就生長在神經上面,手術後一般相應的神經功能無法保留,會出現聽力喪失、面癱、面部麻木等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