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4: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血液學不良反應如何處理?
答:血液學不良反應主要指應用TKI後出現的血常規異常,主要是白細胞(WBC)、紅細胞(RBC)和血小板(PLT)的下降,其中白細胞主要指中性粒細胞(NEU)。無論一代(伊馬替尼)還是二代(尼洛替尼、達沙替尼)TKI均有一定比例的血液學不良反應發生率,其處理原則類似。武漢協和醫院血液內科黎緯明
這裡請患者朋友們務必牢記,出現不良反應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劑量的調整,以及進行相關處理,千萬不要自行採取措施,以免貽誤治療。
以下是我個人多年臨床經驗所得,部分觀點和藥物說明書有出入,現在做一個簡單總結,與同行分享,也希望能幫助患者朋友們更好地瞭解病情。切記,由於每個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樣,具體該採取什麼樣的用藥措施,請一定和你的主治醫生溝通!!
已有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療效與用藥的劑量密切相關,所以應該儘量保證用藥劑量,在能夠確保患者安全的情況下,不要隨意減量和停藥。
以下從不良反應的三個方面依次介紹:
A)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處理和藥物調整原則
白細胞中與機體免疫功能關係較大的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減少將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增加感染(即炎症、發熱)的風險。
因此在血常規檢查出現白細胞下降時,應該馬上注意其中的中性粒細胞計數(NEU)。一般而言:
NEU介於 1.0 - 1.5×109/L時,輕度的感染風險
0.5 - 1.0×109/L時,中度的感染風險
< 0.5×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重度的感染風險
對於慢性期的患者,伊馬替尼和尼洛替尼的說明書均要求患者在中性粒細胞<1.0×109/L(即有中度感染風險)時停藥,直至中性粒細胞≥1.5×109/L(即基本無感染風險)時才恢復用藥。
我的經驗:
當患者的中性粒細胞在0.5×109/L以上時,一般不會發生嚴重感染;臨床發現,有部分患者中性粒細胞甚至在0.5×109/L以下也沒有發生感染,但是要及時發現,儘早提升。其次,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持續時間也是感染是否發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也提示密切監測血常規的重要性。
針對0.5×109/L < NEU <1.0×109/L這種情況,我的處理是:
1)最好暫時不減量,加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一種專門刺激中性粒細胞生長的藥物),同時每2天左右做血常規檢查以監測中性粒細胞計數是否回升。
2)如果不能回升,可以考慮減量,如伊馬替尼從初始的400mg/天減到300mg/天,尼洛替尼從800mg/天減到600mg/天,達沙替尼從100mg/天減到70mg/天。
針對NEU <0.5×109/L情況,我的處理是:
經加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無法恢復,再考慮停藥。
B) 血小板減少的處理和藥物調整原則:
血小板(PLT)是機體止血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減少,機體止血功能受損。一般而言:
PLT ≥ 80×109/L,可以承受大手術
PLT ≥ 50×109/L, 可以承受中小手術
PLT ≥ 30×109/L,日常生活一般沒有大的出血風險,
PLT < 20×109/L,有嚴重出血(比如顱內出血)的風險。
在TKI的說明書裡,慢粒慢性期使用TKI的患者,要求血小板<50×109/L即停藥。
我的經驗:
1) 30×109/L < PLT <50×109/L,因出血風險不大,建議減量。如伊馬替尼從初始的400mg/天減到300mg/天,尼洛替尼從800mg/天減到600mg/天,達沙替尼從100mg/天減到70mg/天,
2)PLT < 30×109/L時,才考慮停藥。
以上兩方面經驗均針對慢性期患者,而對於加速急變期患者,因為疾病進入晚期,白血病本身就會引起血細胞下降,並且因為白血病細胞此時極易發生耐藥,所以更加不能隨意減量停藥。對於加速急變期患者,處理原則如下:
如果出現嚴重中性粒細胞或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0.5×109/L或血小板<10×109/L),首先進行骨髓細胞學或活檢檢查:
1) 如果發現血細胞減少是由白血病引起的(如骨穿檢查發現增生是活躍的,而白血病細胞仍較多),建議在集落刺激因子或血小板輸注的支援治療下,不減量,至少堅持2-3周時間。
如果血細胞仍持續減少,則應再次行骨髓細胞學或活檢檢查再次評估。
2)如果發現血細胞減少不是與白血病有關(即骨髓增生低下,白血病細胞未見明顯增多),可考慮在積極的支援治療下減量至伊馬替尼400mg/天,尼洛替尼600mg/天,達沙替尼100mg/天;
如血細胞減少持續超過2周,繼續減量至最低劑量(伊馬替尼300mg/天,尼洛替尼400mg/天,達沙替尼70mg/天),如仍未改善,應停藥。直到中性粒細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再從最低劑量開始應用。
(注:TKI起始劑量為伊馬替尼600mg/天,尼洛替尼800mg/天,達沙替尼140mg/天)。
C) 貧血的處理和藥物調整原則:
與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相比,貧血對機體的危害相對較小,機體耐受性較強,同時紅細胞輸注的效果也較好,因此一般不因為貧血而進行減量或停藥,如果患者貧血較為嚴重(如血紅蛋白<60g/L),可應用紅細胞輸注或者促紅素針劑提高紅細胞計數。
血液學不良反應一般在用藥初期更為常見,從療效與安全形度出發,患者一定要在擁有臨床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密切監測血常規,根據結果進行藥物的調整以及副作用相關藥物處理,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儘量保證足量用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