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骨骺滑脫是發生於青少年的一種髖關節疾病,以股骨頭骨骺經生長板移位為特徵。實際上是幹骺端向上向外移位,而骨骺仍有圓韌帶維繫在髖臼內。絕大多數屬特發性骨骺滑脫,即病因不明;少數情況下,伴有內分泌紊亂、腎性骨發育不良,以及曾接受放射性治療等。
1、病因
有人認為特發性股骨頭骨骺滑脫可能與物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有關,這兩種因素結合致脆弱的生長板逐步發生病變。物理因素主要是肥胖,使股骨後傾增加,對骺板的剪應力增加。大多數股骨頭滑脫患兒存在肥胖。正常體重青少年的平均股骨前傾為10.6°,肥胖青少年平均為0.40°。另外有資料顯示,患病兒童的髖臼C-E角平均為37°,對照組平均33 °,可能對股骨頭骨骺覆蓋越大,通過骺板產生的剪應力越多,越容易發病。生物化學因素主要指與內分泌有關。股骨頭骨骺滑脫是青春期疾病,正是多種激素髮生改變時期,甲狀腺機能低下、性腺發育不良、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等與發病關係密切。青春期生長板對生長激素反應敏感,表現骺板生理活動增加,縱向生長加速,並伴有骺板加寬,而骺板強度下降。雌激素減少骺板寬度並增加骺板強度,睪酮減少骺板強度,這似乎可解釋男性多見、月經來潮後女孩極少發病的現象。據組織學和電鏡觀察,股骨頭骨骺滑脫患兒的骺板膠原和蛋白多糖構架缺乏和異常,肥大層和增殖層均有異常。在增厚的肥大帶中軟骨細胞成簇並排列紊亂,骨膠原纖維絲缺乏;增殖區的改變是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濃聚。這些異常是引起股骨頭骨骺滑脫的原因還是病變的結果,目前尚不清楚。
2 、診斷
股骨頭骨骺滑脫在臨床上傳統分為滑脫前期、急性期、慢性期和慢性滑脫急性發作四種類型。滑脫前期常有疼痛、跛行,大多數體檢有陽性發現,如內旋受限。X線示患側股骨近端骨質疏鬆,也可能有骺板加寬和不規則。急性滑脫即突發性經骺板移位,10%~15%屬急性滑脫,症狀持續少於3周,外旋畸形,有明顯的活動受限,大多數患兒有1~3個月輕微的前驅症狀。慢性股骨頭滑脫最常見,佔85%。表現為腹股溝部、膝部疼痛,症狀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髖關節內旋受限。慢性滑脫急性發作是在慢性基礎上突然出現滑脫程度增加,以及急性臨床表現。目前臨床上多數依據臨床表現和放射學檢查結果分成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兩類。臨床上觀察患兒能否行走,以用或不用柺杖來區分;超聲檢查則注意有無髖關節滲出。若患兒能行走,髖關節無滲出徵象,幹骺端有塑形改變,則考慮為穩定性股骨頭滑脫;反之,則為不穩定性及急性發作期。這種分類可較好預測是否會發生缺血性壞死,不穩定性滑脫髮生併發症的機率高。
股骨頭骨骺滑脫在X線下,表現為近端股骨頭骨骺相對於幹骺端向下、向後滑脫。在前後位X線片上,由於骨骺的後側皮質脣向後滑移,與幹骺端重疊呈現雙倍密度影,此稱幹骺端Steel徵。沿股骨頸前和上方畫線,正常情況下該線穿過骨骺,稱Klein線。骨骺與該線齊平或低於此線,提示可能存在股骨頭骨骺滑脫。骨掃描和MR檢查對缺血性壞死和軟骨溶解能作出早期診斷。先進的超聲技術可顯示髖部的滲出和股骨頸的塑形。CT掃描可提供三維影像,顯示股骨頸向前移位,股骨近端部分後傾畸形。
股骨頭骨骺滑脫的嚴重程度常用兩種方法評價。其一,根據骨骺在幹骺端移位的多少劃分,移位少於股骨頸寬度的1/3,為輕度滑脫;介於1/3~1/2為中度,大於1/2為重度。其二,測量蛙式側位骺―幹角(由Southwick提出),滑脫的角度<30°為輕度,30°~50°為中度,>50°為重度。
3、 治療
股骨頭骨骺滑脫的治療原則是預防和避免滑脫的繼續發展,同時減少缺血性壞死和軟骨溶解併發症的發生。對於穩定性股骨頭骨骺滑脫,治療包括①髖人字石膏制動。②單針或多針或螺絲釘原位固定。③髂骨或異體骨移植,開放骨骺固定術。④經骺板矯正性截骨,並多針內固定。⑤以股骨頸為底部補償性截骨,多針固定。⑥粗隆間截骨內固定。近幾年,由於對股骨頭骨骺滑脫三維解剖的熟知,以及術中廣泛採用影像技術,術中損傷明顯減少,和定位更加準確,故單螺絲釘治療的成功率較高。此為目前治療穩定性股骨頭骨骺滑脫最常用的方法。至於不穩定性股骨頭骨骺滑脫其治療與穩定性者基本類似,但以下方面存在較大爭議:①是立即復位,還是延遲復位;②術前是否牽引。筆者體會,移位嚴重的不穩定股骨頭骨骺滑脫,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高,儘早復位並固定可能較為穩妥。對移位不太嚴重的不穩定性股骨頭骨骺滑脫,從理論上講,併發缺血壞死的機率小,故延遲固定可能更安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