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顫消融適應症的選擇仍然遵循2006年的房顫治療指南,即針對至少應用過一種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者不能耐受的房顫患者進行消融治療。但是,至少對以下兩種情況的患者可以考慮首選房顫消融治療:A: 考慮是局灶性房顫導致的房顫風暴,對心房有限的射頻消融效果好; B: 對抗心律失常藥物禁忌,或者合併心衰、冠心病等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受限制的病人。導管消融尤其適合房顫合併心衰的患者,隨著恢復竇性心律,心功能得以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房顫尤其是慢性房顫時,心房肌會出現瀰漫性纖維化,左心房電壓降低。這些改變預示著房顫嚴重,並且預後較差。來自美國的Nassir F.醫師報道,應用三維的延遲增強磁共振技術(delayed-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MRI)能夠發現異常的心房組織,有助於增加房顫的射頻消融成功率,改善房顫患者的預後。研究包括81例房顫擬進行肺靜脈與左心房間電隔離的患者和6例健康志願者。結果表明,DE-MRI技術有助於判斷房顫的病程,選擇適合消融的患者和幫助確定消融策略。
本次會議也有有關應用機器手進行消融的報道,對病人的X線照射量低於普通射頻消融,學習曲線明顯短於射頻消融。
義大利的E Bertaglia醫師報告了房顫射頻消融6年的隨訪研究結果。12個月成功率78%,49.313.3個月41%復發,6年複發率為54.6%,在竇性心律患者,仍然有18.6%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E Bertaglia醫師解釋說,長期複發率高可能與採用的術式為節段性肺靜脈隔離有關。
目前,房顫的導管消融開展的越來越廣泛,包括技術本身和消融術式的改進使得成功率增加,併發症減少。導管消融與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頭對頭研究,以及導管和抗心律失常藥物共同應用與單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對照研究,均顯示了導管消融增加抑制或者治癒房顫的優越性,無論是陣法性房顫還是持續性抑或慢性房顫均得到類似結論。
當然,房顫消融仍然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房顫消融的長期預後問題,房顫消融後對卒中、心衰和死亡率的影響等仍不清楚。 當務之急,應當進行大規模的針對首選房顫射頻導管消融和首選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尤其對AFFIRM研究中的那些高危亞組人群,亟待開展首選房顫射頻導管消融和首選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