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
基本病因: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
發病的主要環節:
1、胃酸分泌過多(所以“抑酸”很重要;
2、幽門螺桿菌(HP)感染(所以“抗HP治療”必要);
3、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
主要表現:
腹部疼痛。
(1)長期性。
(2)週期性。
(3)節律性。
潰瘍疼痛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在一天中,裝晨3點至早餐的一段時間,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時間內很少發生疼痛。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間發生,持續不減直至下餐進食或服制酸藥物後緩解。一部分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由於夜間的胃酸較高,尤其在睡前曾進餐者,可發生半夜疼痛。胃潰瘍疼痛的發生較不規則,常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後再復出現上述節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出現於中上腹部,或在臍上方,或在臍上方偏右處;胃潰瘍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處,或在劍突下和劍突下偏左處。但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準確反映潰瘍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質多呈鈍痛、灼痛或飢餓樣痛,一般較輕而能耐受,持續性劇痛提示潰瘍穿透或穿孔。
(6)影響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不慎、藥物影響、氣候變化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可因休息、進食、服制酸藥、以手按壓疼痛部位、嘔吐等方法而減輕或緩解。
其他症狀與體徵
(1)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噁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
(2)體徵潰瘍發作期,中上腹部可有侷限性壓痛,程度不重,其壓痛部位多與潰瘍的位置基本相符。
診斷與輔助檢查: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主要依靠內鏡檢查(即“胃鏡”)。
1、內鏡檢查
直接可見,金標準,準確可靠。包括普通胃鏡(安全、有效,風險低,但有一定痛苦)和無痛胃鏡(先麻醉喪失意識後進行胃鏡檢查,痛苦小,但增加麻醉風險)
2、HP感染的檢測(常用“呼氣試驗”,俗稱“吹氣”)
建議胃潰瘍、慢性胃炎患者均做。陽性者有必要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HP)治療。
3、X線鋇餐檢查
4、胃液分析
考慮胃泌素瘤時需做。當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
治療和預防:
1、生活方式改變。
消化性潰瘍屬於典型的心身疾病範疇,心理-社會因不經對發病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樂觀的情緒、規律的生活、避免過度緊張與勞累,無論在本病的發作期或緩解期均很重要。當潰瘍活動期,症狀較重時,臥床休息幾天乃至1~2周。
2、飲食
Sippy飲食療法。Sippy飲食主要由牛奶、雞蛋、奶油組成,以及“軟”的非刺激性食物。其原理在於這些食物能夠持久地稀釋和中和胃酸。
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飲食建議:
①細嚼慢嚥,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後者能稀釋和中和胃酸,並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作用;
②有規律的定時進食,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律;
③當急性活動期,以少吃多餐為宜,每天進餐4~5次即可,但一旦症狀得到控制,應鼓勵較快恢復到平時的一日3餐;
④飲食宜注意營養,但無需規定特殊食譜;
⑤餐間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進食;
⑥在急性活動期,應戒菸酒,並避免咖啡、濃茶、濃肉湯和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調味品或辛辣的飲料,以及損傷胃黏膜的藥物;
⑦飲食不過飽,以防止胃竇部的過度擴張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3、鎮靜
對少數伴有焦慮、緊張、失眠等症狀的病人,可短期使用一些鎮靜藥或安定劑。
4、避免應用致潰瘍藥物
包括:水楊酸鹽及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如感冒藥中的:布洛芬等;阿司匹林等。
5、主要藥物治療
充分的抑酸治療(如PPI: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任一即可)。必要時可加用H2受體抑制劑:雷尼替丁、法莫替汀等)和加強黏膜保護劑(鋁碳酸鎂片,膠態果膠鉍膠囊等)。
預防
消化性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寢。在短時間內(2~4周)使潰瘍癒合達瘢痕期並不困難,而關鍵是防止潰瘍復發。潰瘍反覆發作危害更大。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減少煙、酒、辛辣、濃茶、咖啡及某些藥物的刺激,對潰瘍的癒合及預防復發有重要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