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用於治療血痺,如“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筆者臨床中用於多種疾病取得滿意療效。究其原因,均立足於氣血不足、營衛失和之基本病機,有是證,便用是藥,故而效如桴鼓。現列舉如下。
一、風溼症狀
張某,女,42歲,2010年7月就診。四肢肌肉筋脈牽拉感10天。平素怕涼,乏力,失眠,面色稍萎黃,汗出多,汗後怕冷,全身肌肉不適。無疼痛及關節腫,睡眠欠佳,易疲勞。雖時值夏日但穿衣較厚,舌紅苔黃根膩脈細。診斷為痺證,證屬氣血不足,營衛失和。治以益氣養血,調和營衛。藥用黃芪、生甘草、當歸各12g,桂枝6g,白芍30g,忍冬藤、板藍根各20g,桃仁、紅花各10g。6劑後肌肉牽拉感消除,怕冷明顯緩解,可穿短袖衣服。上方加黃芪至15g,仙鶴草12g,煎藥時放生薑5片,大棗6枚。之後稍事加減共服藥18劑,隨診無不適。
按:本病屬西醫風溼症狀,主要是以關節或關節周圍疼痛或其他不適為特點的一個症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該病特點是患者所有理化檢查均正常,但仍然有軀體上的不適感。中醫稱為痺證,基本病機為素體不足,營衛不和,氣血失榮。方中黃芪、甘草益氣健中,當歸養血和血,桂枝、芍藥、姜棗調和營衛,桃仁、紅花活血行血,忍冬藤、板藍根清熱通絡,並防止大隊的辛溫藥物過熱傷陰。
二、痤瘡
於某,女,22歲,2010年8月就診。顏面痤瘡半年。痤瘡散在分佈於額、兩頰、口脣周圍,部分帶有膿頭,痤瘡呈暗紫色,顏面面板偏黑,四肢發涼,喜多穿衣,平素月經量少色淡,大便色質正常,但排便費力。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診斷為粉刺,證屬氣血虧虛。治以益氣養血。藥用黃芪、麻仁、熟地、赤白芍各15g,黨蔘、當歸、片薑黃各12g,炙甘草、桂枝各9g,黃精24g,杏仁、蟬衣、薄荷、升麻各6g。煎藥時放生薑5片,大棗6枚。6劑,未再新發痤瘡,大便極為通暢。囑繼續服藥。兩月後隨診,共服藥36劑,痤瘡消失。
按:痤瘡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面板病,病因多種,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囊裡的油脂排不出來,越積越多就形成一個個小痘痘,青春痘就是這樣發生的。多見於青年人的面部及胸、背、肩等部位。中醫稱為粉刺,本病人為氣血不足,濁氣上泛。方中黃芪、甘草、黨蔘、當歸、熟地、赤芍益氣養血,白芍、黃精養陰,麻仁、當歸潤腸通便,桂枝配薑黃以溫通經脈、活血行氣,杏仁、蟬衣、薄荷、升麻宣散上泛之濁氣。
三、系統性硬化病
李某,女,60歲。2010年11月就診。患系統性硬化症13年。現全身面板變硬,觸之如皮革,怕冷,舌尖麻,雙手雷諾氏徵。舌體小而紫暗,舌底脈絡迂曲青紫,苔薄白脈沉細。診斷為皮痺,證屬氣虛絡瘀。藥用黃芪、公英、白芍各30g、桃仁、紅花、桂枝、清半夏、生甘草各10g,當歸、川芎、赤芍、白芥子各15g,熟地24g,細辛、乾薑、制附子各3g。12劑,怕冷感減輕。再服12劑,舌麻消失。囑其隔日口服一劑繼用。
按:系統性硬化病以侷限性或瀰漫性面板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徵,並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內臟器官的結締組織病。中醫稱為皮痺,本病人素體陽氣虛弱,津血不足,外受風寒諸邪浸淫肌膚,凝結腠理,痺阻不通,導致津液失布,氣血耗傷,肌腠失養,脈絡瘀阻。方劑實為黃芪桂枝五物湯合補陽還五湯,共奏益氣溫陽、調和營衛、活血祛瘀之效。方中公英、白芍有特色,兩者為寒涼之品,可制約大隊熱藥的純熱之性,且公英解毒消腫散結,白芍酸斂益陰,諸藥合用則兼顧益氣溫陽、解毒散結、和血斂陰之效。
四、產後風溼
肖某,女,30歲。2009年11月就診。產後全身肌肉關節疼痛、怕風冷2年,漸出現乏力,精神不振,腰部酸重,動則汗出,汗後怕冷更甚。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診斷為產後身痛,證屬氣血虧虛,營衛失和。治以益氣養血,調和營衛。藥用黃芪24g,生甘草、當歸各12g,白芍20g,忍冬藤、雞血藤各20g,桂枝、杜仲各10g。煎藥時放生薑5片,大棗6枚。每晚睡前溫服黃酒50ml。12劑,訴說患病兩年來從未感到如此的全身輕鬆,怕冷和出汗均緩解,囑繼服。1年後隨訪共服藥36劑,諸症皆除。
按:產後風溼是發生於產後(包括流產、小產)百日內出現的肢體、肌肉、關節不適,疼痛痠痛,重著麻木,或功能輕度受限的疾病。遇冷受潮、勞累及天氣變化加重。中醫稱為產後身痛,本病人素體不足,氣血虧虛,加之生產時傷氣耗血,正氣愈虛。營衛不和則諸症而生。故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當歸、雞血藤益氣溫陽養血,杜仲祛風溼健筋骨,忍冬藤性涼可制約熱性之藥,藤莖可通絡止痛。晚睡前熱服黃酒,一助溫經,二可通痺,堪稱良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