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循證醫學中關於他汀類藥物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防控及治療中,有大量的證據證明他汀類藥物的作用不可替代。 減少靜脈血栓栓塞他汀對靜脈血栓事件的預防作用尚存爭議。今年公佈的JUPITER研究是“健康人群”他汀一級預防的大規模前瞻性試驗,隨訪1.9年的結果顯示,應用他汀可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
靜脈血栓栓塞較常見,診斷困難、費用高,且預後不良,防治工作意義重大。JUPITER研究中hsCRP>5 mg/L者靜脈血栓栓塞有增多趨勢,但hsCRP的預測價值有限。他汀的抗靜脈血栓栓塞作用與其抗炎作用關係不大。
他汀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的機制可能為:他汀抑制異戊二烯化訊號蛋白,通過減少組織因子表達和凝血酶生成延緩纖維蛋白原的清除,啟用因素Ⅴ和Ⅶ等途徑,起到抗栓作用。他汀還可增加轉錄因子KLF-2的轉錄活性,促進內皮細胞血栓調節素的表達,進而增強蛋白C抗凝通路的活性。
然而,JUPITER研究僅以症狀性靜脈血栓栓塞作為終點事件,事實上臨床無症狀者更為常見,其結果可能低估了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率。該研究針對基本健康人群,對低危人群的預防作用能否推廣至高危人群?他汀的量效比、效益風險比如何?他汀抗動脈血栓與靜脈血栓的機制有何不同?均待進一步明確。
預防圍手術期心梗發生
圍手術期心肌梗死是PCI的重要併發症,發生率達30%,嚴重影響患者預後。200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ACC/AHA)指南將血管手術列為他汀治療適應證。大量研究證實,在圍介入治療期或圍手術期進行他汀強化治療,可顯著降低不良終點事件發生率,使患者獲益。
逆轉斑塊再添新證
ASTEROID及COSMOS[IVUS在日本人群中評定他汀類藥物對冠脈粥樣硬化影響]研究證實,對不同種族人群進行積極調脂治療,可逆轉斑塊進展。
另一項小規模臨床研究,首次應用VH-IVUS評價了他汀類藥物對非肇事冠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的影響,但該研究為非隨機雙盲研究,病例數相對少,血脂水平高者因倫理問題被排除,其結論尚待驗證。
ARBITER 6-HALTS研究再次證實了降低血管殘餘風險的重要性。以往研究顯示,即使採用積極的LDL-C干預治療,仍有2/3心血管事件不能被預防。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譜(包括TG水平升高、小而密LDL增多、HDL-C水平降低)是血管殘餘風險的危險因素。煙酸可升高HDL-C水平,與他汀聯用可逆轉斑塊、減少心血管事件。而他汀與依折麥布聯用強化降LDL-C方案對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是否有益,進行中的急性冠脈綜合徵(IMPROVE-IT)研究將給予回答。
腎衰透析患者能否獲益?
4D試驗(Deutsche糖尿病透析研究)顯示,他汀並未減少伴糖尿病透析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AURORA研究(他汀類藥物常規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和心血管事件評估研究)共納入2776例ESRD並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隨訪3.5年發現,他汀不能預防此類患者心臟事件。
CKD患者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複雜 CKD患者的血脂異常主要表現為TG升高和HDL-C降低,LDL以小而密LDL顆粒和氧化型LDL為主,而當患者無蛋白尿時LDL-C水平並不升高,故ESRD患者的血脂譜對血管壁的危害與單純心血管疾病不同。
另外,CKD患者存在許多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貧血、炎症、血管鈣化、氧化應激、內皮功能障礙等)。在綜合因素作用下,CKD及ESRD患者心血管病理基礎與冠心病不同,心臟及血管壁常有嚴重鈣化。他汀對鈣化性斑塊的作用有限,這可能是他汀調脂對ESRD患者益處有限的原因,故應強調CKD患者心血管病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他汀對CKD患者心腎的影響爭議較大 多項研究(如ALLIANCE、HPS、CARE等)顯示,他汀可以保護腎臟功能[延緩GFR下降、減輕蛋白尿],可能與其多效性作用相關,如他汀可改善內皮細胞功能,增加腎灌注,降低LDL-C水平,減輕高脂血症對腎小球基底膜的直接損傷,減輕炎性反應對腎臟的損傷,或通過抗氧化、影響纖溶活性、減少細胞外基質生成、免疫調節等作用參與腎臟保護。
然而,ALLHATLLT(抗高血壓和降脂治療預防心臟事件)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40 mg/d並未減少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對GFR的改善亦不顯著。ALLIANCE研究和4D研究均顯示,強化他汀治療並未減少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因此,對於進展期CKD患者應用他汀的安全性和心腎保護的有效性仍存質疑之聲。
迄今尚無直接針對CKD患者的隨機臨床研究。他汀在CKD中的作用究竟如何?他汀適用於哪種病因或分期的CKD患者?其作用機制如何?目前正在進行的前瞻性研究(PLANET Ⅱ、SHARP和LORD)將對這些問題給予回答,其結果值得期待。
總的來說,從他汀類藥物問世的十年來,在冠心病的無論是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強化降低LDL-C的水平是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和心血管死亡發生的基礎,但他汀對慢性心力衰竭、ESRD等疾病終末狀態的保護作用有限。因此,在臨床上應貫徹“防重於治”的理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