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靜休息
(1)給病人營造安靜的環境 避免室內喧譁、哭鬧,剋制自己傷心、痛苦的表情,以減少對病人的不良刺激,有利於穩定病人的血壓及顱內壓,減少再出血。
(2)清除病人煩躁不安的原因。病人煩躁不安,應先查詢是否有不良刺激,如高顱壓所致的頭痛、膀胱脹滿、高血壓、體位不適、床鋪不適等。排除了以上導致的煩躁不安原因外,病人仍然煩躁則可用鎮靜劑鎮靜治療。可適當用安定、苯巴比妥類、氯丙嗪等藥物,但劑量不宜太大,以免影響對意識狀態的觀察,慎用嗎啡類藥物以免抑制呼吸。
2、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導致腦出血發生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控制高血壓至正常的上線或稍高於正常,可大大減少腦再出血的危險。若血壓被降為病人平時血壓以下,則會發生腦血流減少,導致腦梗死。因此降血壓不宜過低,應參考原來的血壓水平。選用適當的降壓藥,使血壓逐漸下降到腦出血前原有水平或稍高水平。急性期,不主張應用口服降血壓藥,其作用較慢,不利於有效、快速降血壓,不利於預防、控制再出血,所以多選擇靜脈給藥途徑,可選用硝酸甘油注射液5-10mg或硝普鈉注射液50mg用5%葡萄糖液250稀釋緩慢靜滴或用微量泵緩慢泵入,每15分或半小時監測一次血壓,根據血壓高低來控制降壓藥的滴速,直至血壓降至收縮壓正常的上線或稍高於正常。一般將收縮壓(即高壓)控制在130-150mmHg間。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葉
3、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
腦出血病人多數有意識障礙,極易出現舌後墜,同時口腔、咽喉、氣管內分泌物亦較多,不易排出,呼吸道不通暢,容易缺氧而發生肺部感染危及生命。腦出血昏迷病人預防肺部感染成為治療腦出血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救治措施。保持側臥位,可防止嘔吐物倒吸入氣管加重肺部感染;及時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七葉皁苷鈉藥物控制肺部靜脈滲出、吸氧,預防性應用抗菌素,支援營養等綜合治療方能湊效。一部分病人肺部感染重,血氧飽和度長時間低於90%,經上述綜合措施不能糾正缺氧,則需行氣管切開來控制肺部感染。
4、控制腦水腫
急性腦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腦水腫,腦水腫在5~7天內達高峰,可引起腦疝危及生命,故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治療腦出血的重中之重。方案如下:
(1)20%甘露醇250ml靜滴,30分鐘內滴完,視病情每6~8小時一次。由於腦水腫達高峰後還持續3-5天,所以甘露醇用量宜在發病後的12-14天開始減量,3-5天后停用。
(2)利尿劑:常與脫水劑合併使用增強降顱壓效果。一般用速尿20~40mg靜注,每日2~3次,連用3~5天。副作用易致低鉀,應注意糾正。
5、低溫治療
頭部放冰袋,以降低腦細胞的代謝,同時降溫可減輕腦水腫。
6、不用或少用止血藥
雖然一般認為腦內出血難以藥物制止,但對點狀出血、滲血,特別是併發消化道出血時,或伴有凝血障礙和出血傾向時,止血藥物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故臨床上對腦出血患者可適當使用。如止血芳酸、安絡血等。現代研究認為:血凝酶是引和加重腦水腫的主要原因。但盲目地應用止血劑有使動脈硬化發生缺血性腦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危險,且有加重腦水腫,發生腦疝危及生命可能。因此應根據情況是否需用止血藥物。
7、保持營養、水電解質、酸鹼平衡
昏迷禁食的成年病人每日靜脈補液不可過多過快,每日入量不超過2500ml,其中生理鹽水500ml,併發心臟病、心功能差者液體入量應限制在1500ml。按化驗指標調整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48h後可鼻飼流質,並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從米麵中獲取)。鼻飼管應每週更換一次,以防引起食道炎。
8、積極防治併發症
腦出血病人併發症多,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中樞性呼吸衰竭、褥瘡、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腎功能衰竭等,在積極搶救的同時,注意發現和及時治療這些併發症。
9、24小時後顱腦CT常規復查
目的在於早期發現有無再出血及再出血的量,及時調整治療策略。複查理由是24小時內再出血機率極高,早複查,早發現,早治療。
總之,急性期腦出血的治療在於控制血壓、防止再出血,控制腦水腫、防治併發症等方面,病人才能逐漸脫離危險,順利進入康復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