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tinnitus)是患者在一側(兩側)耳部或頭部的一種聲音感覺.外界並無相應的聲源存在.常被形容為嘶嘶聲。嗡嗡聲或尖叫鈴聲引。為耳部疾病的常見症狀,亦可出現其他全身疾病中。臨床上常將耳鳴分為客觀性耳鳴和主觀性耳鳴.客觀性耳鳴指耳鳴聲除患者外檢查者也能聽到的聲響.主要由肌肉陣攣或血管雜音引起。通常我們所說的耳鳴主要指主觀性耳鳴。耳鳴多與耳聾同時出現或先後發生,常由耳部疾病引起,亦可是全身系統性疾病的一個症狀。
耳鳴作為一個常見的臨床症狀.發病率較高,人群中約17%的人有過耳鳴的感覺,4%~5%的人因此而就診。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工業、環境噪音汙染的不斷惡化,生活節奏的加快,耳鳴的發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耳鳴作為一種常見症狀,不僅困擾著很多患者,也困擾著很多醫生。
耳鳴對不同個體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對某些人可能只引起輕微的不快,而對另外一些個體則造成嚴重困擾,導致睡眠障礙、焦慮、抑鬱或聲恐懼,持續性耳鳴通常伴有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娛樂和社會交往,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耳鳴是一種聽覺紊亂現象,發生機制複雜,目前並不十分清楚,聽覺傳導通路上任一部分異常生物電活動均可引起耳鳴。耳蝸性耳鳴即內耳性耳鳴是耳蝸螺旋器毛細胞或螺旋神經節病變,導致該部位異常自發性放電,大腦聽覺皮層對耳蝸神經末梢異常放電活動的感知就形成了耳鳴。
當內耳毛細胞或神經纖維結構之間電絕緣性被某些因素破壞後,出現自發性神經電活動,被聽覺中樞和皮層感知了這種聲音也是耳鳴。蝸後病變如聽神經瘤產生的耳鳴是聽神經纖維的髓鞘部分斷裂,失髓鞘可以使神經纖維的絕緣性下降,出現聽神經異常生物電活動所致。蝸性耳鳴可以通過耳聲發射協助診斷,蝸後性耳鳴可以通過聽性腦幹反應幫助診斷蝸後病變。
【診斷和治療】因主觀性耳鳴缺少客觀的檢測方法與評估標準,因此給耳鳴的診治帶來一定的難度。
現在對耳鳴的診斷可以通過:
①詳細的問診,包括耳鳴的性質、發生及持續時間,全身情況、手術、外傷、服用藥物史,職業接觸史等。
②超聲及影像學檢查,確定或排除佔位性病變或其他有明確病理表現的疾病。
③其他的一些必要檢查,耳科檢查如純音測聽、耳聲發射、聽性腦幹反應等;記錄神經電活動的腦電圖。耳蝸電描記術、腦磁圖、低解析度電磁層析成像。
④耳嗚嚴重程度判斷需要藉助主觀量表進行評估,如耳鳴殘障調查表,耳鳴嚴重指數,耳鳴調查表,視覺模擬評分法及耳鳴障礙目錄列表。目前在國外常常是視覺模擬評分法和問卷調查法結合在一起使用,國內使用較多的為耳鳴嚴重程度評估指標及評分標準列表。
由於現階段耳鳴的發生機制尚未徹底弄清,對耳雞的各種治療措施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所以目前的治療原則為幫助患者調整並適應耳鳴症狀,進而提高生活質量,而非消除耳鳴。首先區分出主、客觀耳嗚,積極處理與耳鳴相關的疾病,對於大多數的主觀性耳嗚,應酌情選用以下治療方法來減輕耳鳴伴隨的神經精神症狀以提高生活質量。
①認知行為療法、掩蔽療法、轉移注意力及鬆弛療法的耳鳴習服療法,目的是為了幫助患者適應耳鳴症狀,減少耳鳴對正常情緒的負面影響。
②心理諮詢和自我心理調適。患者對耳鳴的認識或態度以及心理狀況對耳鳴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遵循耳鳴的治療原則,不給患者任何對耳鳴認識的負面資訊而加重心理負擔,指導患者儘快忽略、習慣、遺忘和適應耳鳴,爭取與耳鳴“和平共處”。
③藥物治療:雖然沒有任何一種特效的藥物能夠根除耳鳴的產生,藥物治療旨在緩解耳鳴伴有的嚴重的神經精神症狀,減少耳鳴的殘障程度進而減輕耳鳴,但對精神症狀較輕的耳雞患者沒有明顯的效果。在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藥物為抗焦慮藥、營養神經藥及改善微迴圈等藥物。
④經顱電、磁刺激,通過改變相應聽覺皮層自發神經元的若奮性來達到減輕耳鳴的效果。經顱刺激聯合神經生物反饋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聽覺皮層的過度活躍狀態。
⑤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對治療伴有聽力損失及極重度聾的耳鳴患者是很好的選擇方法。助聽器對耳鳴的治療更多的是起到掩蔽療法和中樞重組的作用。文獻報道語後聾患者植入人工耳蝸後,耳鳴嚴重程度會很大程度的改善,作用機制同掩蔽療法、經顱直流電刺激及中樞重組等作用相關。
國內外均強調對耳鳴進行綜合治療,通過減輕嗚伴隨的神經精神症狀,調整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以使患者適應耳鳴症狀,進而提高生活質量。耳鳴治療中還有一個誤區是患者往往希望醫生採用某種所謂特效方法徹底消除耳鳴,而這在目前很難做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多耳鳴症狀的出現是各種原因造成的聽覺神經系統提前出現的退化反應,而退化一旦形成是很難被控制的。所以耳鳴治療的重點,不在於降低耳鳴響度本身,而是實實在在去努力消除或減輕失眠、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讓患者儘快達到最大限度的適應代償、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而不是去做徹底解決潛在病因的無謂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