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疼痛定義
疼痛是伴隨現有的或釺潛在的組織損傷而產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複雜結合的主觀感受。強調疼痛是患者的主觀感受,提示在評估疼痛強度時,應該以患者本人的主訴為依據。
二、 疼痛的評估
輕度(1-3分):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擾
中度(4-6分):持續的疼痛,睡眠受干擾,要求使用鎮痛藥。
重度(7-10分):持續的劇烈疼痛,睡眠嚴重受到干擾,必須使用鎮痛藥。
三、 疼痛治療常見誤區
誤區一:止痛治療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緩解即可。
1、緩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關鍵。
2、止痛治療的最低要求是達到無痛睡眠。
3、真正意義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要應包括:無痛睡眠、無痛休息、無痛活動。
誤區二:長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藥會“成癮”。
“成癮性”的特徵是持續地、不擇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類藥物,目的不是為了鎮痛,而是為了達到“欣快感”疼痛治療工作的開展使阿片類止痛藥用量出現明顯增加的趨勢,阿片類止痛藥物醫療用藥並未增加阿片類藥物濫用的危險。
誤區三:服用大劑量的阿片類藥物會中毒。
阿片類藥物沒有封頂劑量,恰當的止痛劑量是指在作用時間內既能充分鎮痛又無不可耐受副作用的劑量。
誤區四:不到萬不得以的時候不能使用阿片類止痛藥。
疼痛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會影響睡眠、食慾、減低病人的抵抗力,從而使疾病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疼痛大都可通過口服藥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誤區五:嗎啡劑量越大,說明病情越重
1、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具有顯著的差異性。
2、相同的疼痛強度所需要的止痛藥劑量也同樣不一定相同。
3、有些患者需要高劑量的嗎啡才能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4、嗎啡的劑量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長短。
四、 阿片藥物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
1、便祕:預防性用藥、增加液體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如果條件允許,適當參加鍛鍊。
2、噁心、嘔吐:初用阿片類藥物的第1周,如出現噁心嘔吐,最好同時服用止吐藥,4-7天緩解。
3、尿瀦留:避免同時使用鎮靜劑,避免膀胱過度充盈,給病人良好的排尿時間和空間。可讓病人聽流水聲或用溫熱毛巾熱敷下腹部,必要時導尿。
4、呼吸抑制:一般口服阿片藥很少發生,在服藥期間,特別是院外服用時,家屬應按時觀察病人意識及呼吸情況,如果呼吸Q8次/分,應及時就診。
五、疼痛患者正確服用止痛藥要點
首次使用阿片類藥物應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如果疼痛評分在4分以上,或疼痛緩解的時間縮短,應考慮增加劑量。按時給藥,如果出現爆發痛給即釋製劑,控/緩釋製劑需整片吞服,不得嚼碎。
六、疼痛病人如何參與自我護理?
1、如果你感到疼痛不要等到醫護人員詢問,應主動向他們陳述,即使是在週末和晚上。
2、每天記錄自己疼痛的部位、開始的時間,何時疼痛最劇烈,在何種情況下能緩解。
3、學會使用0―10數字疼痛評估標尺來描述疼痛強度。
4、嚴格按照醫生的處方服藥,記住如何服用、何時服用,並及時彙報藥物的副作用。
5、在疼痛發作前用藥,因為疼痛越嚴重就越不容易控制。
6、非藥物措施可能對你有效,如放鬆、深呼吸、按摩、回憶一些愉快的經歷等。
7、參加一些康復團體的活動,告訴病友你的困惑、經驗和感受,也可以從他們那裡學到一些有益的東西。
七、家屬在給疼痛病人用藥時應該注意什麼?
1、瞭解並掌握哪些藥應該按時給,哪些藥應該按需給,例如處方上標有“PRN”的就是疼痛加重的時候才需要用的。
2、按時給病人用藥,以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保證病人24小時持續無痛。
3、在病人疼痛發作前給藥,不要等到無法忍受的時候,疼痛越嚴重就越不容易控制。
4、制訂一個合適的給藥計劃,既保證準確的給藥間隔又儘可能避開睡眠時間。
5、不要突然停藥,突然停藥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而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藥可以避免不適症狀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