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天氣陰晴不定,變化無常,晝夜溫差較大,氣溫逐漸上升,各地降雨量較多,空氣溼度較大,在調攝養生中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要順應節氣變化規律,做到“六防”,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使人體的內環境與外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人體各臟腑功能的正常,使精、氣、神充沛,達到陰陽平衡、臟腑調和之態。
1、防餘寒
因為此時正處由春到夏的過渡階段,早、晚的氣溫仍較低,且南北大風天氣常交替出現,所以此時節也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時期,時而炎熱如夏,時而又會有強冷空氣南下。
建議:“春捂”有度+關節保暖
在起居及衣著方面,仍要適當“春捂”,尤其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感冒。不過,此時“春捂”要有度,一般以不致出汗為宜。春夏交替時節偏溼度大,風溼頑疾容易復發,因此要注意不要久居潮溼之地,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尤其裸露部位最易為溼邪所侵。穿衣要護住關節,可穿七分袖或七分褲的衣服,女性穿裙子最好配絲襪;不要穿潮溼衣服,洗浴後頭發體膚要擦乾晾乾後方可睡覺,髮膚未乾時勿吹風,避淋雨。
2、防過敏
此時節可謂是春暖花開、桃杏爭豔、楊柳飄絮,人們的室外活動也由此增加,此時最易誘發過敏性花粉症、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故過敏性體質的人在這期間要特別注意防護,戶外活動時要避免與過敏源接觸,飲食上要注意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不慎過敏反應發生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建議:晒項背
烏龜是冷血動物,但壽命很長,跟它們晒背的習慣有關,這個技巧值得人類學習。防過敏的根本辦法還是調理好體質,推薦晒項背。由於背部有各種重要俞穴,因此晒太陽以晒項部背脊為佳,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3、防疫病
春末夏初,氣候溫暖溼潤,蚊、蠅、細菌迅速繁殖生長,容易傳播疾病,尤其應注意預防小兒手足口病。防蚊滅蚊,殲滅傳播媒介是預防一般傳染病的主要途徑,蚊蟲喜好在小面積的積水上產卵,室內外容易積水的地方,如室內花盆、下水道、廚房及浴室的積水等。居家防蚊蟲,全面清理衛生死角和雜物,必要時可適當使用蚊香、藥物、光源等來驅蚊殺蚊。每日室內保持通風換氣,衣被儘可能置於陽光下暴晒,定期洗晒日常用品、玩具等也是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建議:薰艾或床頭掛香囊
為防疫病,家居室內可常薰艾,也可用中藥如蒼朮、艾葉、山柰、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肉豆蔻、藿香等自制香囊掛於床頭或隨身佩戴,以起到芳香化溼、祛風驅瘟的作用。
4、防傷脾
這個時節空氣溼度大,而脾為溼土之髒,溼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運、脾胃不和,出現食慾不佳、嘔吐、腹脹、大便不成形或粘膩不爽等症狀。因此雖是暮春,飲食上仍需注意養護脾胃。
建議:冷飲莫先行
在遵循“少酸多甘”的同時,宜多食用健脾祛溼之品,如山藥、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又由於穀雨節氣氣溫升高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吃起冷飲來,容易損傷脾胃,民間諺語有言“穀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固不可吃冷飲,才能保護脾胃。此外,推薦茶飲作為健脾茶。
配方:炒薏米,大麥茶。
用法:用沸水沖泡,泡淡為止。功效:健脾祛溼。
5、防肝亢
自然界陽氣驟升,春陽內應於肝,易引起肝陽上亢,繼而誘發春末常見的鼻腔、牙齦、呼吸道、面板等出血、牙痛、頭痛眩暈、目赤眼疾等疾患,這就是所謂的“春火”,老百姓俗稱的“上火”。
建議:食材滋潤+按壓太沖穴
除了避免熬夜、在衣著上要適度“春捂”,注意調暢情志,抑怒養肝,以防“春火”萌生外,飲食上還要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注意調養肝氣,可食用具有滋潤作用的食材,如銀耳、桑葚、蜂蜜等,以滋潤生津、益陰柔肝,防止肝陽過亢。
推薦一道桑葚茶作為茶飲:
配方:鮮桑葚果30克。
用法:將桑葚放入砂鍋中,加水煎湯,去渣取汁,代茶飲。功效:養陰生津、養血柔肝。
此外,按壓太沖穴也可助防肝亢:每日按壓1~3分鐘,揉100~300下。取穴定位:太沖穴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6、防過汗
正值春夏交接之際,此時人體集體發散,容易出汗,而汗出過度則會影響夏季的氣血健康。因此,運動養生謹記遵循“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髒氣”的原則,可選擇踏青、慢跑、放風箏、八段錦等方式。汗為津液所化,只有注意陽氣的有序升發與津液固護,才能保持夏季的氣血充盛。
建議:艾灸足三裡
為維持陽氣升發同時固護津遊液,可艾灸足三裡:艾灸雙側足三裡,每穴15分鐘。取穴定位: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脛骨旁開1橫指。
養脾胃的幾種食物推薦
1、高粱
高粱性溫,能夠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溫中消積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脾胃弱以及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服用。另外,高粱之中含有比較多的尼克酸,這種物質處於遊離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高粱米粥。
2、猴頭菇
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對食慾不振、腹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眩暈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老年人、體質虛弱的病人食用猴頭菇,還有滋補強身作用。
3、紅棗
紅棗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但是你知道紅棗也能夠很好的調養脾胃虛弱患者的作用嗎?紅棗之中含有大量的糖類、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等等,日常多服用能夠起到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除此之外,紅棗之中含有環磷酸腺苷活性,這種物質能夠很好的起到強身健體以及保護肝臟的作用。
4、蓮藕
中醫認為,蓮藕味甘性涼,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補益十二經脈血氣,平體內陽熱過盛、火旺,熟食蓮藕能補益脾胃、止瀉、益血、生肌。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5、落花生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本草綱目》中記載,它有健脾和胃、補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證的功效。而中醫認為,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脾胃功能非常重要,花生可以調理脾胃,增強脾胃功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能延緩衰老,益毒延年。所以,民間把花生稱為長生果。
6、芋頭
中醫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具有補氣益腎、和脾健胃、破血散結的功效,《名醫別錄》說:芋頭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滇南本草》說它“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
7、山藥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洩瀉等病症。(佛醫堂流通處有特色養生山藥:高陽白山藥,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可選購)
補充陽氣宜晒4個部位
晒頭頂:補陽氣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晒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晒過頭頂,而且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陽光,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這時的日光陽氣最充足。上班族在午飯後,不妨走到室外,讓陽光灑滿頭頂,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晒後背:調氣血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人體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佈有五臟六腑的背腧穴)均分佈在後背。晒這些穴位能起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陽氣就好比人體的衛士,人體陽氣充足,就可以抵禦一切外邪入侵,身強體健。我們背對太陽,讓陽光直射背部,只需不多時,就會感覺全身暖暖的,很舒服。背部的諸多穴位經絡,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脈(位於後背正中線上),也能受到陽光的濡養,使通體調暢。此外,中醫講“背為陽,心肺主之”,經常晒晒後背,還有強壯心肺的功能。
晒腿腳:祛寒氣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這種情況最應該晒晒腿腳。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還能加速鈣質吸收,幫助預防骨質疏鬆。春夏時給腿腳晒足陽光,可以儲存能量,到冬天幫助抵禦寒冷,護衛正氣。此外,小腿的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時經常按揉和鍼灸可以強壯身體、調理脾胃。讓足三裡穴接受陽光沐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晒手心:促睡眠
晒太陽時,有一個地方可能很少顧及,那就是我們的手心。而手心恰恰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勞宮穴為心包經腧穴,五行屬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在和煦的陽光下,我們不妨把雙手攤開,手心朝向太陽,讓陽光照進勞宮穴,可以釋放壓力,舒緩疲勞,促進睡眠,還有強心益氣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