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的單字雖然多,但還無法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也總是反覆說著“那個”、“不是”等字句,這時必須開始用敘述及形容的句子來教寶寶說話。
1、描述式的說話法
如果媽媽要回答寶寶的說話,也儘量使用連結性的句子,當寶寶說“那個、那個”,即使媽媽知道“那個”是什麼,也必須回答“是這個餅乾嗎?”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嗎?”,務必引導寶寶再回答出“對,是那個餅乾”等句型。媽媽此時的任務在於訓練寶寶開口說話,而不是拿“那個”餅乾讓寶寶閉嘴。
2、說較長的句子時要段落分明
當媽媽說較長的句子時,得注視寶寶的反應,配合明顯的肢體動作,段落清楚地說給寶寶聽,來訓練寶寶的“聽話”能力。
3、練習讓別人瞭解寶寶的表達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寶寶說的話只有身邊的媽媽才聽得懂,別人要了解寶寶說的話還得先通過媽媽的“翻譯”。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也為了讓寶寶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訓練寶寶發出正確的音和正確的單字或句子,而不是隻有母子倆才知道的幼兒式語言。
4、給寶寶適當的獎勵
當寶寶能說出較長的句子,或者說出新學會的單詞,都要馬上給寶寶一個擁抱並稱贊他,然後再附和地說一次,寶寶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的表達正確,而更有興趣說話了。
5、把寶寶說的話畫成圖貼起來
當寶寶說的句子或內容,用簡單的圖畫表現出來,如“今天跟媽媽去散步”便以此為內容畫出來,可以增加寶寶的聯想能力和記憶能力。
25~36個月:會說簡單句
經歷了口語前期(0~12個月)與表達詞彙期(13~24個月)的刺激與學習,寶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來到簡單句時期之後,兩三歲的寶寶已經進入鍛鍊語言表達技巧的階段,所以,父母不僅要繼續加強寶寶的認知教育、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以便寶寶累積更多的詞彙量,還必須更加註意用心引導,教寶寶把話說得更完整、更有條理。
能力1:聽得懂比較複雜的句子
隨著寶寶的認知能力逐步提升,加上之前的詞彙累積,他的理解力也隨之增強,此時已經能夠聽懂比較複雜的句子。請注意,要讓寶寶更好地“聽”話,一定要慢慢地把話有條理地說清楚,給寶寶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表情,判斷寶寶的理解程度。如果感覺寶寶有點茫然,父母就需要再重複幾次,甚至把原本的句子再拆解成簡單一點的語句,直到確定寶寶聽明白為止。
TIPS:陪寶寶玩玩具,增加使用語言的機會
現在的小孩跟以前的寶寶有很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以前寶寶的玩伴多,現代小孩則是玩具多。很多父母樂於買五花八門的玩具給寶寶玩,而市面上的玩具也是琳琅滿目、各有不同的功能訴求,的確很能吸引寶寶。但是,父母卻經常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多陪寶寶玩玩具,才能玩出趣味與意義。要知道,讓寶寶獨自玩玩具並不是獨立的表現,應當等寶寶有足夠的能力後再學習獨立,如果總是讓寶寶自己玩玩具,那麼有些玩具寶寶玩一兩次就心生膩煩,無法充分發揮玩具應有的功能。
能力2:會說簡單句(名詞、形容詞與動詞的組合)
通過各種不同詞彙的組合,寶寶已慢慢發展出說簡單句的能力,此時父母可從兩方面加強其語言表達能力:
1、加強形容詞學習:2歲之後的寶寶通常知道大約150個詞彙,但以名詞居多,因此可以加強學習形容詞,如將“蘋果”延伸為“紅紅的蘋果”、“小狗”延伸成“胖胖的小狗”等。
2、增加句型變化:簡單句的形式包含陳述句、否定句和疑問句,可視寶寶的實際情況在句型上靈活做出變化。
陳述句:媽媽愛寶寶、寶寶愛吃蘋果。
否定句:寶寶不愛喝奶、寶寶不要出去玩。
疑問句:你是誰?你在做什麼?爸爸在哪裡?
TIPS:重視環境的力量,從生活小事做起
在自然、有趣、溫馨、好奇的環境下,寶寶能夠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父母是寶寶的語言啟蒙老師,應該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引導和刺激寶寶多多開口說話,儘快積累豐富的交流經驗,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能力3:用簡單句與他人互動
除了與爸爸媽媽有密切的互動之外,也要積極製造機會,鼓勵寶寶與其他人有更多的交流,讓寶寶增加說話的機會與樂於溝通的勇氣。比如帶寶寶出門時,可主動向鄰居打招呼;去超市買東西,可教寶寶跟收銀員說“謝謝”;路上若有人逗弄寶寶,也可帶著寶寶禮貌地迴應對方。一開始寶寶可能不習慣或害羞,此時父母可先為寶寶示範出適當的語言迴應。
能力4:以口語為主要表達工具
為了讓父母瞭解到自身的需求並儘快得到滿足,寶寶會嘗試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相比動作或哭鬧等非語言形式來說,當寶寶認識到用嘴巴說更為有效時,他自然而然地就會以口語為主要的表達工具。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在平時照顧寶寶時,不要事事都替寶寶做出決定,如果寶寶沒有太多的機會去表達需求,那麼他主動說話的意願就會大大降低。只有多引導、多鼓勵寶寶去說,他才能越來越樂意說話,也才能越來越會說話。
如果你發現寶寶說話太晚平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給他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睡覺去給寶寶講講故事,只要你堅持一段時間你一定會發現的寶寶語言能力是驚人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