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歐少陽

  夜遊症也稱睡行症,曾被稱為“夢遊症”,於非眼快動睡眠的S3與S4期出現發作,所以與夜夢無關。

  遊症的發作一般認為與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深睡狀態下大腦呈現部分的覺醒時的運動以及遺傳因素、精神心理環境因素等有關。

  嚴格地講,夜遊症屬於意識內容障礙,是睡眠和覺醒現象同時存在的一種意識改變狀態,呈現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應性和運動技能。

  測量夜遊症狀態中的患者,會發現他們的腦波和覺醒狀態的普通人非常接近。如果要從神經學上去分析,夜遊症患者的額葉、執行前額葉和控制判斷的腦功能區域活動是比普通人要緩慢的。fMRI 顯示,患者的記憶功能區域海馬體還出現睡眠狀活動。這種與正常人的腦功能區活動情況的不同,可能能夠解釋他們在發作的狀態下,其大腦的運動區域和視覺通路是覺醒狀態的,這種覺醒可以讓他們避免撞到物體,而且還能比較正常的上下樓梯而不是滾下去。並且,夜遊症患者發作的時候,是睜著眼睛的(確保視覺通路通暢)。

  夜遊症常見嗎?

  實際上,夜遊症在兒童當中的發生率比成年人更高,因為NREM狀態是一種慢波睡眠,而兒童時期是人一生中慢波活動最密集的時期,一般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愈。所以發生率比成年人更高。約15%的5~12歲兒童有這種現象,其中1%~6%的兒童持久。男多與女。

  近一些年,成人夜遊症的發生率在上升,主要原因是藥物的廣泛使用。苯二氮卓類受體促進劑,比如說唑吡坦之類的,它們能抑制海馬環路或者執行前額葉,這樣患者可以多睡一些,但是他們多半也不會記得自己中間醒過來的情況。人的大腦在夜間有一個自然的覺醒過程,在安眠藥的作用下,這個覺醒過程會被幹擾。有時候就會變成這樣--運動區域和視覺通路覺醒了,但是判斷和記憶功能區依然被抑制處於睡眠狀態。這就是夜遊症狀態了。

  任何會引起人睡眠不良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夜遊症。比如說睡眠唿吸暫停綜合徵、睡眠剝奪或者其他的睡眠障礙。此外,環境因素也會導致夜遊症。比如說睡眠時的背景噪音,已經被用來在實驗室做誘導夜遊症的誘導劑了。

  夜遊症大多在入睡後1~3小時內發生。發作時兒童(或者成人)睡眠中睜眼凝視,坐起,下床行動。動作明顯地笨拙而遲緩,缺乏目的性。一般他不會碰到或摔傷,有時還能做較複雜的事情,如在地上來回走動,或穿衣穿襪,或者揉搓被褥及床單,或尋找東西吃,或無目的地翻箱倒櫃,或掃地、倒水等,也有少數人發作時可喊叫,或哭泣、奔跑、跳躍著走出門外。行動幾分鐘至半小時後又回到床上入睡或醒來時發現自己在黑暗中即哭喊起來。他人試圖加以干涉或同其交談,則相對無反應,並且難以被喚醒。在最初從發作中醒來的幾分鐘之內,會有一段時間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礙,但並無精神活動及行為的任何損害。在清醒後不能回憶自己睡著時所發生的一切(無論是在發作中還是在次日凌晨)。

  在發作時都應有專人看護,以免發生意外,並且要及時地到醫院檢查,尤其是腦電圖檢查,以得到明確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以及必要的治療。

  夜遊症對孩子的健康沒有什麼不利影響,一般無須特殊治療。但可導致自傷或誤傷。因此,應注意加強保護,防止發生意外。如房間內不宜放置危險物品,不宜生火,門窗要加鎖等。如發現夜遊症發作的患兒已走出門外,家長可將孩子牽回家中,使其到床上,讓他繼續睡覺。不要強行叫醒夜遊症發作的孩子,因為強行喚醒孩 子可能會使孩子出現更炎嚴重的意識模煳、興奮躁動狀態。應避免可能加深睡眠的因素,如白天過度疲勞,睡前過於興奮等,以免誘發夜遊症的發作。對於發作頻繁的孩子,可於每晚臨睡之前服用佳靜安定,連服幾晚。隨年齡的增長,大腦皮層逐漸發育完善,夜遊症可不治而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