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是最常見的消化道運動功能紊亂,老年人比青壯年的發病率高出2~3倍。我國成年人慢性便祕患病率為4%~6%,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人群患病率可達到22.5%。偶爾便祕只會出現腹脹和不舒適感,長期便祕會引起頭暈、疲勞、目眩、失眠,甚至頭沉、肩膀痠痛、頭痛,而且容易出現煩躁、食慾差等一系列症狀,且對腦及其他臟器會造成不良影響。
便祕的原因有什麼?
腸道菌群失調:
健康個體腸道內的菌群按一定比例組合,各細菌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維持一定數量和比例的生態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導致生態平衡破壞,腸道有益菌被抑制,致病菌生長,從而引起菌群失調。人體內的有益菌可產生丁酸等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的蠕動,而當體內的有益菌由於不當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及不適當的使用抗生素丟失後,可引起腸道蠕動減慢從而引起便祕。
喝水不夠、缺少運動:
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原因常常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由於不愛喝水或工作繁忙忘記喝水,加上空調房裡空氣乾燥,容易導致體內水分不足、活動過少。
運動過少會使得結腸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太久,水分吸收過多糞便變得乾硬、體積變小難以排出。另外由於水分補充的少腸道會補充吸收更多糞便中的水分,使得大便乾硬。
飲食量太少、過於精細:
如果飲食過於精細,食物消化完後幾乎沒有什麼殘渣,如果不吃蔬菜等高纖維素的食物,這種情況會導致結腸內不能形成足夠體積的糞便,難以每天產生便意。因為纖維素不被人體消化,但能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膨脹,以至於糞便不會過於乾燥,維持足夠體積來刺激腸道產生便意。但前提是同時保證每日飲水量足夠。
便意減退、排便習慣不佳:
功能性便祕發生的過程是漸進的,最初可能發生於沒有便意,剛開始每天一次廁所,後來因生活習慣改變或等原因,不是每天都有便意,幾天才會上一次廁所,隨後時間久了身體也適應了,像形成了一種習慣一樣。
情緒作怪:
因工作緊張、精神因素等打亂了正常的排便習慣,比如於腸易激綜合徵便祕型,腸道功能狀態受到精神因素或菌群失調影響,比較多見於年輕女性。
為何益生菌可以治療便祕?
目前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和代謝產物的改變可能是便祕的病理生理改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動物便祕模型研究中發現應用抗生素處理過的小鼠的Toll樣受體會被啟用,從而導致其結腸部的乙醯膽鹼分泌下降,糞便量減少,結腸運輸時間延長。在臨床研究中,通過對慢性功能性便祕人群的菌群分析也能得出一些相似的結論。在對48例慢性傳輸性便祕和48例非慢性傳輸型便祕患者和非便祕人群進行比較時發現,慢性傳輸性便祕患者的腸道內產甲烷梭菌的數量明顯升高,甲烷等代謝產物在慢性傳輸性便祕患者中含量最高,但甲烷梭菌與甲烷產物只與結腸傳輸有關,與排便的頻率和糞便的粘稠程度無關。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甲烷能夠促進小腸非延續性收縮運動,降低小腸傳輸運動。
益生菌能夠與腸道中的致病菌進行競爭從而降低致病菌的定植和其引起的炎症反應、改變膽汁酸鹽的代謝作用和恢復腸道正常的發酵作用。常用的益生菌包括雙歧桿菌、腸球菌及乳酸桿菌等。益生元是能夠選擇性地促進腸內某一特定益生菌生長和增強其功能的製劑。纖維成分經過腸道菌群的發酵作用生成短鏈脂肪酸,其具有抗炎和促進結腸運動的作用從而緩解便祕患者的臨床症狀。
如何選用益生菌製劑?
許多人認為喝酸奶和乳酸飲料就可以補充益生菌。其實酸奶和飲料記憶體活的益生菌數量和種類較少,最常用的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酸性鏈球菌常用於調節產品的口感,對治療作用少。而且益生菌的生存條件非常嚴苛,離開培養環境2—4小時活菌數目和活性將大大降低。而酸奶從製作好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生產、物流、銷售這一段漫長的時間,這期間的溫度變化也可能破壞益生菌的活性。
那麼在種類繁多益生菌產品中,怎樣才能選用一款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1、看品種,品種是決定益生菌品質的“核心武器”。好的乳酸菌品種更能耐受胃液、膽汁的消化分解,使益生菌們活著到達腸道發揮作用。
2、看活性,口服產品要經過口腔、食道、胃才能最終到達腸道,只有保障益生菌歷經消化酶、胃酸等重重關卡後仍然保持活性到達腸道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3、看數量,腸道菌群數量龐大,只有達到一定數量的益生菌才能真正起到調整腸道菌群平衡,增進健康的作用。
除了上述幾點外,不同年齡的便祕患者選用的益生菌也有所差別,尤其是兒童的便祕患者選用的益生菌時更要注意,2011年衛生部制定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其中包括:嗜酸乳酸桿菌、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等幾種益生菌。而成人和老年的便祕患者選用的益生菌雖然種類較廣泛,但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合自己的益生菌產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