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帥

  直腸脫垂中醫稱脫肛,是肛腸外科難治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國外為0.4%~2.1%,國內為0.4%~1.9%,多見於兒童、年老體弱或有腹瀉、便祕的青壯年。一般病程較長,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目前,西醫治療直腸脫垂主要採用手術為主,如直腸懸吊固定術、直腸骶前韌帶固定術等。雖然手術療效肯定,但只能在條件好的大醫院開展,且手術複雜,創傷大,併發症多,有一定風險。

  總結回顧我醫院20年來,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直腸脫垂300例,療效滿意,創傷小,併發症少,操作簡單,適宜基層開展,可供同道參考。

  一、診斷(本病種參照1975年全國肛腸學術會議制定的統一標準)

  1、分度標準Ⅰ度:排便或增加腹壓時,直腸黏膜脫出肛外。

  Ⅱ度:排便或增加腹壓時,直腸全層脫出肛外。

  Ⅲ度:排便或增加腹壓時,肛管和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肛外。各種脫垂診斷時均要註明脫出長度。

  2、直腸脫垂,肛門括約肌功能的判斷

  (1)肛門括約肌功能良好:能自控排便,括約肌收縮有力,肛門閉合良好。

  (2)肛門括約肌功能不良:平時黏液溢位肛外,有時稀便控制不住,括約肌收縮無力,肛口閉合不嚴。

  (3)無肛門括約功能:平時氣體、稀便均不能控制,有時幹便亦不能控制,括約肌萎縮,肛門無收縮力,肛門不能閉合。

  3、直腸脫垂的療效標準

  (1)痊癒:Ⅰ度脫垂症狀消失,直腸黏膜不再脫出肛外;Ⅱ、Ⅲ度脫垂,直腸全層不再脫出肛外。

  (2)好轉:症狀基本消失,脫出顯著減輕。

  (3)無效:經治療無明顯變化。

  4、直腸脫垂術後反應觀察標準

  (1)疼痛、發熱及排尿障礙與痔術後標準相同。

  (2)墜脹或持續數天。

  5、直腸脫垂術後肛門括約肌功能判斷標準

  (1)肛門括約肌功能改善:術前無肛門括約功能者變為括約功能不良或良好,術前括約功能不良者變為良好。

  (2)肛門括約功能變差:術後肛門括約功能較術前減退,為術前肛門括約功能良好者變為不良或無括約功能。

  6、遠期療效標準術後隨訪2~3年未見覆發者為遠期治癒。

  二、治療方法麻醉選擇:局麻,骶管麻醉,腰麻均可以。

  注射用藥物:中藥消痔靈注射液(國家批准藥號),用前與0.5%利多卡因配成1:1液使用。

  特殊手術器械:8公分、14公分長喇叭狀肛門鏡各一套,5號齒科針頭、腰穿針頭各1個,10毫升注射器等。

  1、直腸內外注射治療(也稱雙層注射術)將中藥消痔靈注射液加等量0.5%利多卡因稀釋後注射到直腸粘膜下層或直腸周圍,區域性產生纖維化,使分離的直腸粘膜與肌層粘連固定,直腸外壁與周圍組織產生纖維化,起到粘連固定作用,達至直腸脫垂治癒目的。

  (1)直腸粘膜下注射適應證:Ⅰ、Ⅱ度直腸脫垂,肛門括約肌功能正常。多用於青少年,可以單純進行直腸內注射。

  禁忌證:直腸炎、腹瀉、肛周炎及持續性腹壓增加疾病。

  操作要點: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區域性碘伏消毒,鋪無菌巾,局麻或骶麻後,選用特製的14公分長喇叭狀肛門鏡,腰麻穿刺針頭接10毫升注射器,抽1:1消痔靈液10毫升,看清鬆弛的直腸粘膜,在直腸粘膜最上端,相當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下方,環形選擇3~5個平面,或縱行選擇4~6行。每個平面選擇3個點,各點距離相互交錯,每點注藥0.5~1.5ml,不要過深刺入肌層,或過淺注入粘膜內,以免無效或壞死。總量一般為20―40ml,(脫出時間長用量加大,多者一次可注射1:1消痔靈80ml)。注射完畢,食指進入肛內進行反覆按摩,使藥液均勻散開,注射區域性不要產生硬結。肛內上祛腐生肌紗條、小排氣管,肛外用塔形紗布壓迫固定。

  術後給抗菌素藥口服或靜脈滴注3天預防感染。

  (2)直腸外注射適應證:Ⅱ、Ⅲ度直腸脫垂,在直腸內注射後同時進行直腸外注射。

  禁忌證:腸炎、腹瀉、肛門周圍急性炎症。

  操作要點:在腰俞麻醉或局麻後,用細長腰穿針和10ml注射器,抽入1:1消痔靈液10毫升。

  a先行肛門直腸左右注射,在距離肛緣1.5cm,3、9點位進針,刺入面板、皮下,進入坐骨直腸窩,大約進入4~8cm,進入骨盆直腸間隙。此時,另手食指伸入直腸內,仔細觸控針尖部位,確定針尖在直腸壁外,為了保證針尖不刺入直腸壁內,以針尖在直腸壁外可以自由滑動為準,然後緩慢邊退針邊推藥,注入藥物6~8ml,使藥液呈扇形均勻散開。用同法注射對側,兩側共注射藥量10~20ml。

  b肛門直腸後壁注射,沿直腸後壁進針,刺入4~8cm,到達直腸後間隙,此時,另手食指伸入直腸內,仔細觸控針尖部位,確定針尖在直腸壁外,再將針深入2―3cm,為了保證針尖不刺入直腸壁內,以針尖在直腸壁外可以自由滑動為準,注藥5~10ml。

  直腸前壁注射,要根據脫垂程度而定,一般中年婦女,脫垂多伴有陰道後壁膨出,此時一定進行直腸前壁注射,進針點,從會陰部(直腸陰道)間進針,刺入4-8公分,另一手食指進入陰道,觸控針尖在直腸陰道之間,可緩慢邊退針邊推藥,注藥量4-8毫升。直腸外注射總藥量20-40毫升。注射後肛內上祛腐生肌紗條、小排氣管,肛外用塔形紗布壓迫固定。術後常規給預防性抗菌術口服藥或靜脈點滴三天。

  2、直腸粘膜緊縮術本法只能作為直腸內外注射治療直腸脫垂輔助治療,單獨使用療效不佳。可在直腸內外注射完成後進行直腸粘膜緊縮術。

  適應症:脫垂時間長,肛門括約肌功能不良,或伴有混合痔,注射後可見粘膜堆積明顯直腸脫垂患者。

  操作要點:在直腸3、7、11點位,用組織鉗提起鬆弛粘膜,在基地部夾上大彎血管鉗,在鉗子底下用7號絲線或可吸收縫合線進行縫合結紮。結紮後用手指擴肛,直腸必須順利通過兩橫指,可以避免術後發生排便困難。結紮點位多少根據粘膜鬆弛情況定,一般一次結紮不超過三處,過多容易引起直腸狹窄,出現排便困難。

  術後處理:適當運用抗生素,少渣飲食,每日換藥。

  3、肛門緊縮術適應證:適用於肛門括約肌功能不良或無肛門括約功能直腸脫垂患者,可在直腸內外注射或直腸粘膜緊縮後,直接進行肛門緊縮術。

  禁忌證:腸炎、腹瀉、肛門周圍急性炎症,以及合併嚴重的內科疾病患者。

  操作要點: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反覆消毒會陰部面板及肛管,在肛門後正中恥線處向外做菱形切口切除面板皮下組織,不切斷括約肌,用組織鉗提起恥線上方粘膜及粘膜下組織,在組織鉗下方用大彎血管鉗夾住,此時注意保持肛門口順利通過2指,再用可吸收線貫穿縫合結紮。恥線外傷口暴露的括約肌用可吸收線進行u字縫合,最後用絲線縫合面板。如果在後部緊縮後,感到肛門緊縮不理想,還可以同時在肛門前方以同樣方法進行前位肛門緊縮術。

  術後處理:靜脈點滴抗生素預防感染,少渣飲食控制大便3天,每日傷口和換藥一次。

  4、護理調攝

  (1)術前一日肛門口周圍15-20公分進行備皮,備皮後囑病人用溫皁水清洗備皮區域。

  (2)術前晚與術晨用溫皁水1000毫升灌腸一次。術晨測T、P。

  (3)術後囑病人臥床休息三天,並控制大便72小時。

  (4)如術後肛門部脹痛或墜脹,遵醫囑給予患者止痛藥物治療。

  (5)術後2-3天有時有低熱,如不超過38℃,區域性無感染者為吸收熱,可不予特殊處理。

  (6)囑病人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術後24小時內可進半流食或少渣飲食。

  (7)第一次排大便前,可用溫皁水灌腸,以軟化大便,並避免排便時過份用力。

  (8)預防術後併發症,遵醫囑術後常規輸入抗菌藥物三天,年老體弱者可使用一週。

  5、術後輔助治療1.2.3術後輔助治療術後辨證分型口服中藥

  (1)中氣下陷治則:益氣養血升提固脫例方:補中益氣湯加減炙營芪15g黨蔘10g白朮10g茯苓10g枳殼10g柴胡8g白芍10g升麻10g。

  (2)津枯腸燥治則:補中益氣、潤腸通便例方:麻仁丸加減生地12g肉蓯蓉10g火麻仁12g郁李仁10g炒枳殼6g黃芪12g升麻6柴胡6g麥冬10g玄蔘10g生甘草5g。

  (3)溼熱下注治則:清熱利溼葛根5g生地10炒丹皮5g炒黃芩8g炒白朮10g薏苡仁10g茯苓10g生甘草6g。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