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轉移瘤的來源及病理型別主要為肺癌。肝癌。原發灶不明者佔少數。
腦轉移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約佔10~15%[1],以男性多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癌症發生率遞增。中晚期實體瘤患者約有20%~40%會發生腦轉移。以急性出血性腦卒中起病的腦轉移瘤少見。隨著腫瘤患者生存期延長,腦轉移瘤的發病率還可能繼續增長。
常見的腦轉移瘤原發灶以肺癌為主,其次為乳癌、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絨毛膜癌和黑色素癌等。淋巴瘤和白血病亦可累及腦內,少數腦轉移瘤無法找到原發病灶。
由於轉移瘤生長快、毒性強,瘤周水腫重,腦組織軟化、壞死明顯,故腦轉移瘤多以顱內壓增高為首發症狀,且頭痛、嘔吐出現早,多數病人亦出現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等神經系統定位體徵,部分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老年患者,由於腦萎縮等原因,顱內壓增高症狀往往不明顯或缺如;有的患者僅以當腦皮質受累時出現癲癇症狀時來診。部分病人以腦卒中為首發症狀。本組病例均以急性出血性卒中症狀來診,僅有卒中期的臨床表現。
CT和MRI是目前腦轉移瘤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可表現為多發性結節、單髮結節或出血性轉移灶許多腫瘤如肺癌、絨毛膜癌、甲狀腺癌等可伴有出血性改變。出血性轉移灶CT表現為病灶內高密度影或整個病灶均勻高密度影。MRI表現複雜,與出血時間有關。
腦轉移瘤病情進展迅速,若不及時治療,中位生存期僅1個月[4]。因此,對於腦轉移瘤的病人來說,積極恰當的綜合治療措施,目的不僅在於阻止或延緩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的發生,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同時,腦部病灶的控制也可為治療原發灶爭取時間,有利於延緩病人的生存時間。
1、手術治療對於病人年齡適宜,全身狀況良好,無嚴重神經系統症狀,原發灶基本穩定或控制,選擇轉移灶切除術,尤其適應於單灶轉移瘤的病人。本組患者均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發病,加上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術前多考慮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或出血性梗塞等,手術行血腫清除減壓,但術中發現異常病灶,故一併給予切除並行病理檢查,確診為腦轉移瘤卒中。
2、放療治療包括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療及術後放療等。全腦和立體定向兩種放射治療手段各具其治療適應症及優點。對於兩種方法配合治療的問題,目前大家較一致的觀點是:為避免出現由於全腦放療引起的不良後果,目前單個病灶不主張全腦放療,但對多發灶腦轉移應配合全腦照射為宜。對於手術後放療,多數學者認為,對於預後較好的病人,手術完全切除後加放療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3、化療也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常作為放療後復發時的挽救性治療和或輔助治療手段。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腫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腦轉移瘤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腦轉移瘤的起病方式多樣,對以急性出血性腦卒中起病的腦轉移瘤,在清除血腫清除的同時,應積極地行腫瘤切除;尤其對於發病前有原發病變且無長期高血壓的腦出血患者,術前亦應考慮到腦轉移瘤卒中的可能。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治療態度,手術、放療與化療的恰當運用與配合的綜合治療手段,對延長腦轉移瘤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