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全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區域性血運不良,從而引起骨細胞進一步缺血、壞死、骨小樑斷裂、股骨頭塌陷的一種病變。 自1888年世界醫學界首次認識股骨頭壞死這一疾病至今,股骨頭壞死已由少見病轉變為多發病、常見病。尤其是激素的問世及其廣泛應用以來,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加之交通工具變革後變通事故的增多,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均使得該病患者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約3000萬人,我國約有400萬人。最新的調查表明,該病的發生無明顯性別差異,任何年齡均可患病,而有過激素應用史、髖部外傷史、酗酒史、相關疾病史者發病的機率明顯增多。
股骨頭壞死的分期:
股骨頭壞死I期(超微結構變異期):
股骨頭壞死II期(有感期):
股骨頭壞死III期(壞死期)
股骨頭壞死IV期(致殘期)
臨床表現: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症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但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不管是勞累還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早期是以疼痛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伴有疼痛。
由於骨壞死常累及雙側,大部分病人最後出現關節畸形,繼發性骨關節炎改變。雖然目前治療方法眾多,但療效都不肯定,因此治療相當棘手。但實踐證明,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哪些人群易患股骨頭壞死?
通過多年研究,骨病專家在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中研究總結出那些易引發股骨頭壞死症狀因素:
1、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
患者長期病情沒有得到控制或治療療效,需要長期大量服用糖皮質激素來控制病情。
2、長期大量飲酒者
酒精中毒造成的骨質疏鬆也是引發股骨頭壞死的原因之一。有長期大量飲酒習慣的朋友,如發現兩髖關節或臀後部、腹股溝區等處疼痛,年齡又在30~50歲(喝酒引發的股骨頭壞死多發年齡段),一定要小心,儘快去醫院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看出骨質出現的一些細微變化。股骨頭壞死在臨床上已經很多見,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致殘率很高的多發疾病。近些年來,酗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在一些醫院已佔全部股骨頭壞死住院病人的1/3,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
3、有過髖部外傷史者
生活、工作、運動中不慎而造成的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無骨折脫位的髖部外傷均可造成供應股骨頭的血管受到損傷,為以後的股骨頭壞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其中以股骨頸骨折併發股骨頭壞死者最為多見,約佔到該類骨折的30%。
4、患有風溼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等)者
風溼性疾病則指一大類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使得骨質鬆軟,從而觸發骨變,導致股骨頭壞死。
5、其他
潛水、飛行人員、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需接受放療者、燒傷後、血紅蛋白病等,也是容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
股骨頭的常規治療方法有哪些?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法有:
1、保守治療
(1)避免負重 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嚴格限制負重,可使缺血組織恢復血液供應,並免受壓力作用,以控制病變發展,預防塌陷,促使缺血壞死的股骨頭自行癒合。但一般認為,限制負重並不能挽救股骨頭壞死的病情發展,此法主要適用於不宜手術治療的老年、一般情況差、缺血性壞死進展期及預後不良的病人。自行癒合的可能性與病灶的大小及距離關節面的遠近有關:病灶小或遠離關節面的,多能自行癒合;如病灶鄰近關節面或病變範圍較大,即使不負重,自行癒合的可能性也極小。
(2)電刺激 有成骨作用,能促進骨折癒合。電刺激可作為骨壞死的獨立治療方法或手術輔助治療。
2、手術治療
(1)保留股骨頭的治療,適用於早期股骨頭壞死。
①鑽孔減壓 可降低骨內壓,促進靜脈迴流,解除滋養血管痙攣,使新生血管能順骨孔長人缺血區。主要用於早期無關節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療骨壞死最簡單的手術方法。
②植骨術 因植骨前需先鑽孔,故又稱鑽孔減壓植骨術。既有鑽孔減壓,植骨提供機械支撐,又有帶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頭的血供。
③截骨術 通過改變股骨頭與股骨幹間的對應位置關係,達到增加股骨頭的負重面積,減少股骨頭所受壓力,將股骨頭壞死病灶移出負重區,從而減少區域性承受的應力,同時,截骨術使髓腔開放,可降低骨內壓,改善股骨頭的血迴圈。
(2)關節成形術 應用於關節面塌陷的股骨頭壞死病人,可行金屬杯關節成形術、關節表面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等。
幹細胞移植如何治療股骨頭壞死?
幹細胞治療股骨頭壞死是通過介入方式對患者的股骨頭壞死區進行幹細胞移植,通過幹細胞的體內分化生成血管外皮細胞,重新生成新的血管,重塑壞死區的血液迴圈,從而解決了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可以迅速幫助股骨頭壞死病人解決股骨頭壞死帶來的痛苦,從而控制病情的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