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病科 主任醫師 樑瑞敏

  養肝體,調肝用,是基於中醫對肝的認識而提出的一種治療思路、治療方法。肝病從炎症到硬化的進展過程,中醫認為是疾病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由氣及血的過程。肝體受損失養,肝用紊亂失調,為主要的病機環節,臨床表現出情志不舒,消化不好,肝區疼痛,肝脾腫大等種種病症。

  中醫認為肝為藏血之體,主疏洩,體陰而用陽。肝藏血,肝賴血以養。肝對血液具有貯存和調節作用,“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臥則血歸於肝”。肝病時,邪結於肝,肝體失養(肝屬木,沒有土壤和雨水滋潤則樹木容易枯涸),肝用失調,肝絡瘀阻。肝體失養則兩脅隱痛,倦怠乏力;肝絡瘀阻則肝脾腫大,肝體變硬;肝貯存調節血液功能失常則齒鼻出血重則吐血黑便。

  中醫肝的疏洩功能主要指肝的疏而不鬱,,散而不滯的條達舒展之性,主要包括:

  1、調節氣機、調節氣血:氣機的升降出入執行由肝主宰,使得氣機以順,氣血以和,“氣血通調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也”,氣機及氣血失調紊亂後果嚴重,所謂“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不通則痛”,在病人表現出氣鬱、氣逆,氣滯血瘀證象。

  2、調節精神情志:肝用失調則情志不舒,心情不暢,情志變化與肝疏洩功能互為影響,肝氣抑鬱則情緒低沉不樂,恐懼膽怯;肝氣亢奮則情緒急躁易怒,失眠多夢;情緒變化也會傷肝,傷害臟腑氣血,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喜傷心,驚恐傷腎。

  3、調節脾胃升降運化:肝失疏洩可導致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而噯氣,嘔惡,腹脹,腹痛、腹瀉。

  4、調節機體津液水氣輸布轉輸:肝硬化失代償的腹水、水腫即與之有關。

  有形之體宜養,無形之用宜調,是中醫治療現代肝病的重要方法。雖然臨床肝病證候複雜、病情多變,但“養肝體,調肝用”或“體用同調”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治療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