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主任醫師 王永龍

  一、概念

  1、廣義的老年期抑鬱障礙

  廣義的老年期抑鬱障礙指見於老年期(通常是大於或等於60歲)這一特定人群的抑鬱病症,既包括老年期首次發作的抑鬱障礙,也包括老年期前發病持續到老年期或老年期復發的抑鬱障礙,還包括見於老年期的各種繼發性抑鬱障礙。

  2、狹義的老年期抑鬱障礙

  狹義的老年期抑鬱障礙是特指老年期首次發病的原發性抑鬱障礙,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特徵以情緒低沉、焦慮、遲滯和繁多軀體不適為主。精神障礙不能歸因於軀體疾病或腦器質性病態。一般病程較長,具有緩解和復發的傾向,部分病例預後不良,可發展為難治性抑鬱。

  3、老年期抑鬱障礙的特點

  單相抑鬱障礙的發病年齡呈雙峰分佈,50歲以後為另一發病高峰期,在全部65歲以上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中,大約2/3的病人是晚發的。老年期首次發病的抑鬱障礙達40%-50%以上。而雙相情感障礙則十分罕見。北京市老年期抑鬱障礙的患病率為12.89%,其中男性10.43%,女性16.89%。

  老年期與青壯年期的單相抑鬱障礙存在眾多不同之處,認為老年期抑鬱障礙可能是心境障礙的一個亞型,並建議命名為晚發性抑鬱。

  本病是老年期最常見的功能障礙之一。但有關老年期抑鬱的流行病學研究還是比較少。佔全年老年初診病例的7.59%-7.36%。住院治療者佔全部老年精神障礙病人總數的21%-54%。

  隨著人們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患有抑鬱障礙的絕對人數和比例將相應增長。抑鬱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

  與抑鬱障礙緊密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自殺。自殺和企圖自殺的老年人自殺死亡率為4.8/10000,居上報世界衛生組織的39個國家的第四位,其中農村老年女性自殺死亡率是城市老年女性的3倍多,農村老年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城市老年男性的4倍。由於老年人軀體、心理、社會關係等各方面的特殊性,老年抑鬱障礙的診斷問題較青壯年病人更為複雜;另一方面是由於老年人常伴有軀體疾病且生理情況較年輕時有所改變,治療起來也較青壯年病人複雜得多。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迄今為止,心境障礙的病因尚不明確,牽涉到生物、社會、心理等多個方面,可能與遺傳、病前人格特徵、生化代謝異常、神經內分泌改變、大腦解剖結構和病理改變及社會環境及生活事件等多種心理因素相關。

  1、遺傳因素

  國內外研究均提示,遺傳因素在老年抑鬱障礙中的作用較弱。

  2、社會心理因素

  老年人一方面對軀體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趨下降;另一方面遭受各種心理應激的機會卻越來越多,因此社會心理因素在老年抑鬱障礙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就顯得更為突出。如同事及親朋好友的病故尤其是配偶亡故、子女參加工作和結婚後與父母分居、社會地位改變(如離休、腿休)、經濟困難(沒有經濟來援)、疾病纏身等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獨、寂寞、無用、無助感,成為心情沮喪、抑鬱的誘因。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時,心理防禦和心理適應的能力減退,一旦遭遇生活事件更不易重建內環境的穩定,如果又缺乏社會支援,心理活動的平衡更難維持,從而促發包括抑鬱障礙在內的各種精神疾病。即使是普通的生活事件也可能致病,這一點在老年人中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人口學資料提示:獨身、文化程度低、興趣愛好少、無獨立經濟收入以及社會交往少的老年人是老年期抑鬱障礙的高危人群。

  3、病前人格特徵

  正常老化過程常伴有人格特徵的改變,如內向、孤僻、被動、依賴固執、情緒不穩、神經過敏、剛愎自用等。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有明顯的人格缺陷,與正常老年人相比有突出的迴避和依賴人格特徵。老年人軀體疾病的存在可使這些特徵更突出。

  4、生化代謝異常

  抑鬱障礙的生化基礎涉及多個神經遞質系統,其中較為肯定的是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和5-HT系統,但具體的作用機制還不明確,針對老年期抑鬱障礙的研究更少。主要來自藍斑核,腦內蒼白球、殼、前額葉的5―HT2受體結合率下降,提示5―HT神經細胞減少或5―HT2受體中5―HT過剩。後腦部NE和5―HT濃度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大腦中DA含量降低與機體老化有關。

  5、解剖結構和病理改變

  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腦退行性改變的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但尚不能肯定與疾病的因果關係及其對疾病病程和預後的確切影響。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有腦室擴大的傾向,且有腦室擴大者的發病時間較晚,2年死亡率明顯增加,提示器質性腦損害對老年期抑鬱障礙可能具有一定的病因學意義。腦組織退行性變可能對晚發性老年期抑鬱障礙的病因學意義更大。

  三、臨床表現

  1、臨床型別

  廣義的老年期抑鬱障礙包括3種臨床型別:

  (1)、老年期前發病持續到老年期或老年期復發的抑鬱障礙,從本質上說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抑鬱障礙,只是隨著病人年齡的增大,臨床症狀可能變得不夠典型;

  (2)、老年期繼發於其他疾病包括各種軀體疾病和外來物質所致的抑鬱障礙(繼發性抑鬱),老年期繼發性抑鬱,其抑鬱症狀往往只是原發疾病臨床症狀的一部分,一般不具有重症抑鬱的特點,症狀波動性較大,病程與原發性疾病關係密切,往往隨著原發疾病的變化而變化;

  (3)、老年期首發的抑鬱障礙,這是一組老年期發病,而病因不甚明確的抑鬱性障礙。

  從抑鬱障礙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考慮,老年期抑鬱障礙也可分為重症抑鬱(單次抑鬱發作、反覆抑鬱發作和雙相抑鬱障礙的重症抑鬱發作)、心境惡劣(神經症性抑鬱)和環性心境障礙的抑鬱相。

  2、精神症狀

  (1)抑鬱發作的一般臨床表現 抑鬱發作臨床上可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和軀體不適等症狀。

  (2)老年期抑鬱障礙的症狀特點 老年期抑鬱障礙的臨床特點有:有陽性家族史者較少,神經科病變及軀體疾病所佔比重大,軀體主訴或不適多,疑病觀念較多;體重變化、早醒、性慾減退、精力缺乏等因年齡因素變得不突出;部分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會以易激惹、攻擊、敵意為主要表現;失眠、食慾減退明顯,情感脆弱、情感波動性大;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憂傷的情緒;自殺觀念的表露常不清楚,如病人可能會說“打一針讓我死吧!”,卻否認自己有自殺的念頭。概括說來,老年期抑鬱障礙的臨床表現往往不太典型,相對於老年期前發病的抑鬱障礙,下列症狀在其臨床表現中顯得較為突出。

  2.1疑病症狀 60歲以上的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中,男病人65.7%具有疑病症狀。女病人為62%,大約1/3的老年組病人以疑病為抑鬱障礙的首發症狀。因此有學者提出“疑病性抑鬱”這一術語。疑病內容常涉及消化系統,便祕、胃腸不適是這類病人最常見也是較早出現的症狀之一。病人常以某一種不太嚴重的軀體疾病開始,進而擔心自己的病情會惡化,甚至得了不治之症,雖經解釋說明但仍然無法解釋,儘管症狀日益好轉,而抑鬱、焦慮卻與日俱增。所以,若老年人對正常軀體功能過度關注,對輕度疾病過分反應,應考慮到老年期抑鬱障礙的可能。

  2.2焦慮、抑鬱和激越 老年人對憂鬱情緒往往不能很好表達,多用“沒意思,沒有精神,心理難受”“沒勁,不想動”無精打采,鬱鬱寡歡,興趣下降,不與人交往,不出門,不參加活動,不喜歡看電視、聽廣播,討厭家裡來人或人多,孤獨感,多想躺著等,少數病人情感反應略顯淡漠或遲鈍,常伴有明顯的焦慮症狀,有時也表現為敵意和易激惹,有時軀體性焦慮可完全掩蓋抑鬱症狀。激越即焦慮激動。激越性抑鬱最常見於老年人。焦慮激越往往是較嚴重抑鬱的繼發症狀,也可能成為病人的主要症狀。臨床表現為焦慮恐懼,終日擔心自己和家庭將遭受不幸,將大禍臨頭,以至搓手頓足,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夜晚失眠或反覆追念以往不愉快的事,責備自己做錯了事,導致家庭和其他人的不幸,對環境中的一切事物無興趣。輕者喋喋不休訴說其體驗及“悲慘境遇”,重者撕衣服、揪頭髮、滿地翻滾、焦慮萬分,自覺悲觀和絕望,在抑鬱心境背景之上無端醜化和否定自己,自我評價下降,亦常出現自責、自罪和厭世觀念,甚至勒頸、觸電、企圖自殺。

  2.3症狀隱匿(軀體化症狀)許多老年人否認抑鬱症狀的存在而表現為各種軀體症狀,因而情緒症狀很容易被家人忽視,直到發現老人有自殺企圖或行為時才到精神科就診。有人將這種抑鬱症狀為軀體症狀所掩蓋的抑鬱障礙稱為“隱匿性抑鬱”。這些軀體症狀可表現為:消化系統症狀:如食慾減退、厭食、腹脹、便祕或含混的上腹不適感等;疼痛綜合徵:如頭痛、胸疼、背痛、腹痛及全身疼痛;胸部症狀:如心慌、胸悶、心悸等;自主神經系統症狀:如面紅、手抖、手腳發熱、出汗、周身乏力等。其中,以找不到器質性背景的頭痛及其他部位的疼痛最為常見,周身乏力和睡眠障礙也是常見症狀。臨床上遇到反覆主訴軀體不適而查不出陽性體徵的病人應考慮到隱匿性抑鬱的可能。

  2.4遲滯 即抑鬱障礙的行為阻滯,通常是以隨意運動缺乏和緩慢為特點,它影響軀體活動,且伴有面部表情減少、語言阻滯,病人感到腦力遲鈍和注意力下降,臨床表現為應答反應緩慢、思考問題困難和主動性言語減少。多數老年抑鬱障礙病人表現為悶悶不了、愁眉不展、興趣索然、思想遲緩,對提問常不立即回答,反覆詢問,才以簡短低微的言語答覆。思維內容貧乏,病人大部分時見處於緘默狀態,行動遲緩。重者雙目凝視,情感淡漠,呈無語壯,對外界動向無動於衷。抑鬱障礙行為阻滯與心理過程緩慢相一致。

  2.5妄想 晚發抑鬱障礙病人的妄想症狀較多,60歲以後發病的抑鬱障礙病人比60歲以前發病的有更豐富的妄想症狀,認為妄想性抑鬱障礙多見於老年人。單相妄想性老年抑鬱障礙的發病年齡晚於那些非妄想性老年抑鬱障礙。在妄想症狀中,疑病妄想和虛無妄想最為典型,其次為被害妄想、關係妄想、貧窮妄想及罪惡妄想。這類妄想一般以老年人的心理狀態為前提,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及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有關。

  2.6抑鬱性假性痴呆 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認知功能障礙也是老年抑鬱障礙病人的常見症狀,這種認知障礙經抗抑鬱治療可改善。約有80%的病人有記憶減退的主訴,存在比較明顯的認知障礙,類似痴呆表現的佔10-15%,如計算力、記憶力、理解和判斷能力下降,經檢查可呈假性痴呆。其中一部分會出現痴呆。

  2.7意志行為和自殺傾向 病情較輕者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依賴性強,遇事憂鬱不決;稍重時活動減少,迴避社會交往,行動緩慢,臥床時間增加;嚴重者可處於無慾狀態,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年期抑鬱障礙病人的自殺危險性比其他年齡組病人大得多。自殺往往發生在伴有軀體疾病的情況下,且成功率高(自殺率10%)。自殺未遂與自殺成功之比在40歲以下是20∶1,60歲以後者為4∶1。導致自殺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孤獨、罪惡感、疑病症狀、激越、持續的失眠等。人格特徵和對抑鬱障礙的認知程度是決定自殺危險性的重要因素,如無助、無望及消極的生活態度往往加重自殺的危險性。老年抑鬱障礙有慢性化趨勢,也有的病人不堪抑鬱症狀的折磨,自殺念頭日趨強烈以致自殺以求解脫。老年抑鬱障礙一旦決定自殺,常比青狀年病人更堅決,行為也更為隱蔽。

  2.8其他 老年抑鬱障礙可表現為急性精神錯亂狀態(意識障礙)心境晝重夜輕的節律改變常作為內源性抑鬱的診斷指標之一,但老年抑鬱障礙病人心境的晝夜節律改變往往不明顯。

  四、診斷和鑑別診斷

  最好到精神衛生科找專科醫生看,以便排除其他疾患。

  五、治療

  1、輕度抑鬱可單用心理治療如支援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和家庭治療。

  2、中度抑鬱障礙可用睡眠剝奪治療睡眠剝奪療法用於抑鬱障礙的治療已有較長的歷史。一般說來,睡眠剝奪治療的起效時間較快,有時可在24小時之內使抑鬱症狀戲劇性地減輕。具體方法是讓病人當日白天經常活動,保持覺醒狀態,晚上通宵不眠,次日白天仍然保持覺醒,不午休,直至下午或晚上就寢為止,為一次治療。每週剝奪一次或兩次整夜睡眠,中間可間隔2∽3天,症狀改善後逐漸延長間隔時間,一個療程8∽10次。幾乎無副發應。

  3、藥物治療因為抗精神病藥物屬於處方藥物,多有副作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並且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不斷調整藥量並觀察病情變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