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主任醫師 張合林

       近年來, 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增加, 已佔各種惡性腫瘤的首位,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外科手術切除肺癌及其轉移淋巴結與受侵的鄰近組織,是當今肺癌治療首選和基本方法。中央型肺癌侵及肺靜脈根部或左心房時,已經屬於IIIb期(T4),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雖然此類肺癌區域性病變較晚,但許多並無遠處轉移,如果能施行根治性肺切除並部分切除左心房,不單能提高手術切除率, 患者仍有較好的療效[1-3]。若配以術後放療、化療和生物免疫等綜合治療,很多患者還可獲得長期生存。

  肺癌的治療原則是“最大可能切除腫瘤,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在肺癌外科手術中,發現肺癌侵及左心房或沿肺靜脈幹累及肺靜脈基底部與左心房匯合處者,並非少見。過去對這類病變多放棄手術,該類患者一般僅能生存3~6個月,絕大多數因癌性心包積液、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和(或)遠處轉移死亡。肺切除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技術是近年來用於外科治療腫瘤已累及肺靜脈根部和左心房壁的區域性晚期肺癌的1項高難度的新技]。當然,能否切除還決定於腫瘤侵犯程度和手術醫師的外科技術水平等因素。對心房切除手術雖有爭議,但它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延長生存期。該種術式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清華教授報道的75例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療區域性晚期肺癌患者5 年生存率為31. 2 %,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存週期。

  肺癌是否侵犯肺靜脈根部和左心房,在術前的常規檢查難以判斷。C T 、M R I、超聲心動圖檢查則有判斷價值。但在心包僅受擠壓而緊貼心臟時,影像學檢查也難以準確判斷,而必須依靠術中探查確定。侵及左心房的肺癌已屬Ⅲb期(T4),為區域性晚期肺癌,遠處轉移的可能性大,且手術創傷較大,因此應慎重選擇適應證,尤其是腫瘤累及多器官(如食管、主動脈、隆突、主肺動脈、上腔靜脈、心房等2個以上器官),或廣泛縱隔淋巴結轉移,或腫瘤未能徹底切除時預後欠佳,應慎重。一般認為此術式適用於以下患者:①經CT、同位素顯像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ECT)等檢查排除顱腦、腹腔、骨骼等遠處轉移(M0);②無鎖骨上、頸部、對側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轉移(非N3);③患者一般情況較好,能耐受手術,且估計手術能徹底切除病灶及受累組織;④非小細胞肺癌;⑤無癌性心包積液,且估計心房切除範圍小於1/3。

  手術風險在於剪斷左心房壁後若心耳鉗滑脫或縫線撕裂致大出血, 處理不當, 易致死亡。有作者提出在心耳鉗之遠心側預置褥式縫合線後離斷左心房, 操作從容,左房壁無從心耳鉗中滑脫之虞。近年尚有應用血管縫合器閉合左房壁, 效果快捷可靠 ,但費用較高。我們採用兩把心耳鉗分別夾左心房, 用Prolene線連續往返縫合左心房切緣, 優點是①縫合牢固、無針眼滲血、無縫線滑脫; ②費用低廉; ③可避免癌栓脫落入左心房腔。切除左房壁前用1%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噴灑心臟,作表面麻醉。一般應先處理肺靜脈,以防因手術操作擠壓致使瘤栓脫落或轉移。探查腫瘤較大時,肺靜脈暴露較困難,此時可逆行切除,即先處理動脈及支氣管,最後提起肺組織,於左心房側夾無創傷鉗或心耳鉗。

  全肺並部分左心房切除術, 術後易併發肺水腫、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圍術期的監護和處理十分重要, 應採用以下措施①術中離斷左心房後立即控制液體量和速度;②術後24小時血壓、心率監護; ③控制液體量及輸液速度; ④根據病情行強心, 利尿治療; ⑤延長吸氧時間, 一般2-3天。

  我們認為,左心房或心包內肺靜脈受侵的T4 期晚期肺癌,如果沒有N3轉移,只要技術上能達到完全切除,即應考慮積極的手術治療。手術還應遵循肺癌的規範性治療原則,除完整切除原發癌灶和浸潤的相器官外,還應進行胸內縱隔淋巴結的系統清掃,以求得根治性切除。術後常規輔以化療、放療及生物免疫治療等多學科個體化綜合治療來進一步提高生存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