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性骨折(尤其是髖部和椎體)可引起嚴重併發症和後遺症,故臨床上有效防治骨質疏鬆及相關骨折十分重要。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制定的指南指出,骨質疏鬆症的初級預防物件為,未發生骨折但具有骨質疏鬆危險因素,或已有骨密度降低者,目的是防止其發展為骨質疏鬆症,並避免其發生骨折。二級預防和治療物件為,已有骨質疏鬆症或已發生骨折的患者,目的是避免其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防治被描述為“金字塔”模式。防治第1步為基本措施,即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攝入充足鈣和維生素D、適當體力活動和預防摔倒;第2步為尋找和治療引起骨質疏鬆的繼發因素;第3步為藥物干預,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
目前防治骨質疏鬆藥物主要分為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和具有多重作用的藥物,療程至少1年。臨床常用有雌激素(預防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的主要手段之一,臨床醫生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以低劑量和短期應用為宜)、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鈣素(具有顯著降低骨痛作用,尤其對於壓縮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雙膦酸鹽(目前國際一線防治骨質疏鬆藥物)、甲狀旁腺素及鍶鹽(一種新型抗骨質疏鬆藥物, 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時促進骨形成,從而增強骨密度, 顯著降低骨折風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