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結核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之一,主要繼發於肺結核,也可繼發於泌尿系統結核和消化系統結核,其發病率約佔所有骨關節結核的50%。截癱是脊柱結核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其發生率在發達國家為10%~20%,而在欠發達國家則高達20%~41%。脊柱結核合併截癱多進展慢、病程長,患者身體營養狀況差,發生截癱後長期臥床更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給家庭社會帶來很大危害。
一、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診斷
脊柱結核合併截癱是指脊柱結核病變組織或其引起結構改變,壓擠或影響脊髓引起脊髓功能改變而引發的一系列症狀,常見於結核病變累及腰椎1以上椎體,以累及胸椎時發生截癱最多見,累及頸椎時發生四肢癱次之;腰椎2以下椎管管徑寬大,內容物為馬尾,故腰椎結核併發馬尾神經受壓者少見。脊柱結核性截癱比較公認的分型有早髮型和遲髮型、脊柱結核病變活動型和脊柱結核病變治癒型兩種分型,通常認為遲髮型和脊柱結核病變治癒型截癱的治療較為困難且愈後較差。
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病程進展緩慢,病史一般較長且多為不完全性癱瘓,其診斷大多並不困難,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截癱早期常表現為一般的結核中毒症狀,如發熱、盜汗、乏力、消瘦等,當病變引起脊髓受壓改變時,表現為束帶感、肢體運動障礙(肌力下降,步態不穩)、感覺障礙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影像學檢查在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T三維重建影象可以清晰顯示增生骨嵴和死骨對硬膜囊的壓迫情況;MRI檢查可以明確脊髓受壓的位置、範圍和程度,以及髓內水腫、變性訊號,不僅使我們對脊髓功能有一個大致的評估,而且還能指導術中脊髓減壓的範圍。
二、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治療
1、抗結核藥物治療
國內脊柱結核的治療多在綜合醫院進行,而綜合醫院因生物安全原因多無法進行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藥敏試驗”),再加上部分醫生對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藥檢測不重視,化療方案多采用“標準化”和“一刀切”的治療方案,遇到耐藥脊柱結核、尤其是耐多藥和廣泛耐藥脊柱結核,必將導致治療的失敗。我國是一個耐藥結核病高發地區,筆者認為脊柱結核一經臨床確診,即應嚴格遵循結核病化療原則開始藥物治療,同時儘快行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檢測,最終得到一個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減少脊柱結核的復發與復治率。
隨著生物分子學和基因學的進步,如XpertMtb/RIF和Hain耐藥基因探針檢測新技術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高,使結核病的快速診斷和耐藥檢測成為可能。另外,近期大家爭論的術前應抗結核治療多長時間的問題,因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循證醫學證據而沒有肯定的結果。但筆者恰恰認為,這說明大家進行合作研究的空間還很大。總之,抗結核藥物治療是脊柱結核治癒的基石,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輕視抗結核藥物治療是復發和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根源。
2、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外科治療選擇
對於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仍存在爭議,缺乏一個權威性的治療指南。近年來,國內多選擇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手術治療。20世紀90年代,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theUKMedicalResearchCouncil,MRC)對抗結核藥物聯合手術治療與單純抗結核藥物治療脊柱結核進行了研究,發現兩者之間在後凸角度、癱瘓恢復、骨質融合、治癒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手術治療仍具有一定的優點:可以減輕後凸畸形、即刻獲得脊髓減壓、快速緩解疼痛、較高的骨質融合率、較短的骨質融合時間、減少複發率、較少的骨量丟失等;另外在骨質未融合時,能預防遲髮型癱瘓的發生。
3、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手術入路
對於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患者,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正確的入路、合理的減壓是必須和必要的,原則上單純前路、後路基本可以解決,部分可以通過前後路聯合入路來解決。所以,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手術治療對術者的要求較高,術者需要熟練掌握多種手術入路方法,從而對於診斷明確的患者選擇一種比較合適的手術方法。一些醫生根據自己熟悉的入路雖然可以達到目的,但是有時只注重自己關注的某個方面,缺乏全面的分析與考慮,將可能造成脊柱結核復發或增大創傷等。
4、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預後
大多數脊柱結核合併癱瘓患者通過合理的治療能得到比較好的預後,但年齡、癱瘓程度、病變節段、病程、癱瘓型別、圍手術期處理等因素可能影響截癱的預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