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樊青霞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在世界惡性腫瘤中居第6位。鑑於其早期症狀的隱蔽性和非特異性,臨床上得到診治的多數已經是中、晚期患者。而早期食管癌與中、晚期食管癌的預後有著很大的差別。食管癌的早期診斷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現就食管癌早期診斷方法介紹如下
  1、X線鋇餐造影或氣鋇雙重造影
  X線鋇餐造影是臨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顯示食管病變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氣鋇雙重造影對發現早期微小病變尤為敏感。造影不僅能較好地顯示出黏膜病變,腫瘤長度,還能動態觀察管壁的運動狀態,顯示食管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對早期微小病變,通過多方位仔細觀察黏膜皺襞改變即可明確顯示病變所在,但造影檢查的準確率僅為42.0% ,因此,診斷早期食管癌尚不能單獨依賴X線檢查。
  2、食管拉網細胞學檢查
  食管拉網法因其簡單實用、準確性高,一直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普查的主要檢查方法之一。其特異度可達99% ,敏感度為44% ~90% ,隨著液基細胞學和細胞學自動分析系統的應用,食管拉網法診斷食管癌的敏感性有所提高。但由於此法使受檢者較為痛苦,難以在一般人群中作為普查手段開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發現,在高發區食管拉網方法的受檢率越來越低。且與內鏡檢查相比,前者的漏檢率為30% ~50%。因此,近年來內鏡檢查正逐漸應用於高危人群的普查。

  3、內鏡檢查在食管癌診斷中的應用
  電子內窺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癌腫,較直觀地觀察黏膜改變,並能鉗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現今食管癌的主要確診手段,其診斷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可達70.0% ~90.0%。但缺乏對食管檢查的整體觀,不能直觀顯示食管管壁的蠕動、擴張等形態以及管壁邊緣改變等。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均提倡應用色素內鏡或超聲內鏡診斷早期食管癌,以期提高鏡檢的敏感性及準確率。隨著其他技術與內鏡的結合, 產生了一些新的檢查方法, 明顯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檢出率。
  3.1、超聲內鏡
  近年超聲內鏡檢查( EUS)已應用於早期食管癌診斷,超聲內鏡是一種將內鏡與超聲技術結合為一體的檢查方法,其安裝在內鏡遠端的探頭可直接接觸病變區, 不僅可以通過內鏡直接觀察腔內的形態改變, 而且又可以進行實時超聲掃描, 以獲得管道層次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影象, EUS可分辨食管壁的5層結構,判斷食管癌的浸潤層次,向外擴充套件深度以及有無縱膈、淋巴結或腹內臟器轉移等,從而提高內鏡與超聲的雙重診斷水平,有研究表明,EUS用於判斷食管癌尤其是早期癌的浸潤深度優於CT,它們的準確度分別為89% ~92%和59% ~60%。
  3.2、色素內鏡

  色素內鏡是日本學者首先將碘染色( Lugol液) 用於診斷早期食管鱗癌。Lugol液對食管鱗癌及癌前病變的染色, 主要是依據食管黏膜鱗狀上皮細胞中的糖原遇碘後呈棕黃色, 而癌和不典型細胞中糖原含量消失或明顯減少, 碘染後呈碘的原色或不同程度的淡染, 境界常常十分清楚。在不著色區進行活檢可提高病變的檢出率。綜合應用碘染色和活檢的敏感度為95% ~100%, 大大降低了漏診率。還可以進一步根據其色調、深度、視覺的感觀性狀和邊緣狀態等將不著色區的彩色影象特徵等特徵來判斷癌變程度。 但禁用於碘過敏者,另外, 少數人可引起胸骨後疼痛、腹痛、噁心、嘔吐等,
  3,1,1、盧戈液染色法
  日本學者首先將盧戈液染色用於診斷早期食管鱗癌。正常食管鱗狀上皮細胞內含有豐富糖原,與盧戈液接觸後可呈現棕褐色,異常鱗狀上皮細胞內由於糖原含量減少或消失,遇盧戈液後染色較淺或不染色,境界常常十分清楚。此法可以提高內鏡醫生取材的準確率及早期食管癌的診斷率。
  3.1.2、亞甲藍染色法
  與食管鱗癌比較,亞甲藍染色主要用於食管腺癌的早期診斷。基本原理是正常食管鱗狀上皮細胞不攝取亞甲藍而不染色,但可被腸化細胞和柱狀細胞攝取或與糜爛、潰瘍、癌表面的白苔和壞死物質結合而染成藍色。
  3.1.3、雙重染色法
  診斷早期食管癌的雙重染色法主要有:美藍2盧戈液染色法和甲苯胺藍2盧戈液染色法。美藍使食管癌染成藍色,盧戈液則不染色,故藍色區為惡性腫瘤,棕褐色區為正常食管黏膜,介於兩種顏色之間為癌腫浸潤區。甲苯胺藍2盧戈液雙重染色,對於評價病變的浸潤深度有一定的意義。當病變侷限於上皮層時染色為淡藍色,病變浸潤到黏膜肌層時染色為藍色,病變浸潤到黏膜下層或超過黏膜下層則染色為藍黑色。可見,內鏡下雙重染色法有助於早期食管癌、淺表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
  3.1.4、鐳射熒光檢測法 患者口服或注射熒光物後,用一定波長的鐳射通過內鏡進行觀察,若組織中有腫瘤則可出現熒光,使病變組織清晰顯示。常用熒光光敏劑有血卟啉衍生物( D) 、吖啶橙(AO) 、甲基藍染料等,常用鐳射有Ar+ 、Kr+ 、N2或Xe+等。熒光技術對癌前病變、原位癌、黏膜下癌及多發病變的診斷均具有很高的價值,但其敏感度不如色素內鏡,在潰瘍和炎症性病變容易出現假陽性,且其解析度較低,限制了在臨床上的應用。
  4、CT 、MRI在食管癌診斷中的應用
  CT及MRI檢查有助於顯示食管管壁的厚度,壁內浸潤範圍、周圍組織累及程度和轉移等 ,但無法觀察黏膜病變及管壁蠕動,故一般用於篩選後的需確定手術方案及放療計劃的補充檢查。
  5、分子水平腫瘤標誌物的研究
  腫瘤標誌物檢測是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如何針對食管癌正確選擇合適的標誌物或標誌群,是早期診斷食管癌的關鍵。研究發現可能與食管黏膜惡性轉化相關的基因主要有p53、cyclinD1、p16、Ras基因等。
  血清腫瘤標誌物具有檢測方便, 對患者創傷小, 能及時反映病情變化等特點, 已在臨床中廣泛開展, 如AFP、CEA等在肝癌和結直腸癌中的應用。在食管癌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有鱗狀細胞癌抗原( SCC-Ag )、癌胚抗原(CEA)、抗p53 蛋白抗體( p53-Ab) 、糖鏈抗原19-9( CA19-9)、細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21-1)等已應用於臨床
  綜上所述, 食管癌早期診斷意義重大, 但目前缺乏簡單有效, 尤其是適用於人群普查的診斷方法, 所以食管癌早期診斷的研究任重道遠。而血清標誌物由於其簡便、基本無創, 如果在準確性上能有所突破, 可能會大幅提高食管癌早期診斷率, 最終實現降低食管癌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